学科融合背景下“编程+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930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越来越倡导学科融合,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把科学课程和信息科技课程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课程综合化实施并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提倡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从而实现课程多维度的育人价值。本研究追溯米切尔·雷斯尼克提出的“Learn to code,code to learn”编程教育理念,立足于当前小学阶段编程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面向小学高段的学生,探索如何通过图形化编程的方式学习科学。首先,论述了小学阶段科学与信息科技进行学科融合的可行性。根据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和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分析二者融合的可行性,总结图形化编程在科学课堂上可使用的类型为“故事情节性的项目”“演讲”“动画模型”“问题解答/计算器”“有意义的游戏”这五种。其次,构建了“编程+科学”教学活动设计框架。基于建造主义、4P学习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分析了“编程+科学”教学活动要素,并提出了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ID4T模型构建“编程+科学”教学活动设计框架。最后,基于“编程+科学”教学活动设计框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活动设计框架和相关案例。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学习表现,对收集到的实践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编程+科学”教学活动设计框架能有效指导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2)“编程+科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学习支架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编程+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用于曲面网壳结构的新型扇形组合装配式节点,该节点主要由扇形子构件、中心区域肋板以及高强螺栓三部分组成。区别于传统的焊接节点,该节点主要部件由工厂预制,现场使用高强螺栓进行组装,不仅减少了焊接工作量,也避免了高空焊接,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风险。此外,节点中心区域采用无盖板连接,充分体现了其半刚性特征,同时也便于后期检修。为探究该节点的受力特性,设计并完成了装配式节点试件和焊接节点试件的静力对比
<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一脉相承,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民教师素养的要求。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专业化、专门化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师应强化教育自觉,育人先育己,将国家意志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教师的师道尊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
期刊
<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等课程内容。人工智能内容也进入到小学五六年级的信息科技教材。为培养新时代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在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材“像工程师那样”这一专题学习中,充分挖掘福建船政文化课程资源,依托船模创客班开展一系列跨学科的项目式探究活动,以船模制造为基础,锻炼学生的工程技术与创新能力,并结
期刊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针对美学教育类理论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从而加强对高职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文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特点与功能,对设计美学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改革实践,以推动高职院校设计美学课程不断优化,切实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设计人才的目标。
在抗战时期,王宠惠提出了包括加强国际宣传、鼓励国民抗战、依靠精神力量、加强经济建设、联合国际力量等在内的一系列抗战救国主张。王宠惠还将他的抗战救国主张付诸实践,他揭露并批判了日本的侵略行径,将日本的侵略行径诉诸国联,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总体来看,王宠惠的抗战救国思想和实践在抗战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使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促进了国民党的团结,为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作了准备。然而,受到
同步课堂教学活动中乡村小学教师作为课堂的辅助角色,不仅是同步课堂辅助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辅助端课堂质量的保障者和促进者,其同步课堂胜任力的构成和发展是同步课堂辅助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乡村小学教师同步课堂胜任力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构建符合乡村小学教师同步课堂胜任力模型,是本研究内容的重点。本文使用质性分析方法,致力于构建乡村小学教师同步课堂胜任力的模型。首先,通过文献
国民体质承载着民族的复兴和未来,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是强健国民体魄,促进运动者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对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监测结果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并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特点,提出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树立开放性的体育教学指导思
在对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以及企业文化与品牌融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和研究嘉兴民营企业文化与品牌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和品牌融合策略,助力嘉兴民营企业打造有利于企业的差异化定位和相对竞争优势,以及个性化塑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无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