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化学沉积可控合成及催化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化学的发展,金属纳米颗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负载在多孔材料中的多金属纳米材料,在工业催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其实际应用中,纳米颗粒的组成调控和热稳定性是困扰研究者的两大难题。很多合成方法无法对单个多金属颗粒的组成和尺寸进行精确调控,并且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分离和烧结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简单和普适的原位光化学沉积合成策略,制备一系列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该方法采用多种金属前驱体的一步共同光沉积,在介孔限域空间内制备高分散、高活性和高热稳定性的多金属纳米颗粒。一方面,通过调控金属前驱体的浓度,可精确控制单个纳米颗粒的组成。另一方面,通过焙烧下的金属合金化过程,可制得小尺寸、抗烧结的均一合金纳米颗粒。我们考察了多金属纳米颗粒在光催化产氢、高温催化氧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在纳米合金相图的研究中得到了初步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原位光化学沉积法,在介孔Ti02中均匀负载Cu纳米颗粒。考察Cu前驱体浓度和颗粒尺寸的关系。以甲醛溶液紫外光下的重整产氢作为探针反应,考察Cu-Ti02在光催化中的催化效果和作用机理。我们的研究表明低浓度的Cu前驱体可得到小尺寸的Cu纳米颗粒,更有利于光催化的进行。2)以三维笼状超大介孔TiO2为载体,采用光沉积法合成负载型Au/Pt/Pd单金属纳米颗粒。通过调控焙烧温度,考察Pt纳米颗粒的尺寸与温度的关系。另外,通过调控金属前驱体浓度,考察金属负载量和正己烷催化燃烧性能的关系。我们发现笼状介孔孔道的超大比表面积和有序限域结构有效增强了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继而提高其催化性能。3)根据一步光合成的策略,将多种金属前驱体共同沉积到超大介孔YiO2的笼状孔道内,制得负载型双金属纳米颗粒(AuPt/AuPd/PtPd)。以AuPt为例,考察了低温焙烧下纳米颗粒的尺寸、组成和结构变化。AuPt颗粒高度分散在介孔孔道中,并在空气焙烧下由核壳结构变为单相合金结构。由于多金属间的协同作用,AuPt合金具有更好的催化燃烧性能。4)深入研究AuPtPd三金属纳米颗粒,考察其在高温空气焙烧下的尺寸、组成和结构变化。得益于原位共沉积过程,我们能够精确调控单个纳米颗粒中三种组分的含量。更重要的是,AuPtPd三金属体系具有超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与单金属和双金属相比,三金属纳米颗粒在高温(700-900。C)焙烧下具有均匀的合金结构,并保持很高的金属Pd比例。纳米颗粒的三金属组成和介孔载体的限域空间对于其上述性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正己烷催化燃烧反应中,AuPtPd催化剂也表现出稳定的催化性能。5)以AuPtPd体系为例,研究三金属材料的高温纳米合金相图。从实验数据的角度,展现纳米颗粒在800℃下的相变过程。对于不同组成的AuPtPd纳米颗粒,其XRD峰位置、峰型以及EDS所得的元素分布均有不同。我们首次绘制出AuPtPd纳米材料在800℃下的不混溶区等温线,并发现纳米尺度的合金相图不仅与尺寸效应有关,还受到组成效应的影响。通过相图中不同组成样品的正己烷催化燃烧性能,初步考察了纳米相图对于催化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正>设计意图对小班幼儿来说,绘本《小蓝和小黄》图案简洁、色彩鲜明、角色生动,封面设计简单、巧妙,非常吸引他们。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小班阅读教学的素材,故事就长了些,所以
四肢骨折脱位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常见周围神经损伤,如何防治周围神经的损伤值得众多骨科医生引以重视。该文从骨折后的体位、止血带应用等骨科处理常见的八个方面简述了周围神
中西犯罪新闻报道在报道主旨、报道主题和重点、情感基调、报道笔法、报道时机和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结合具体的犯罪新闻报道案例指出其中六大差异。
有机锌试剂是最早发现的有机金属试剂之一,它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种形成碳-碳键重要的方法。有机锌由于反应活性较低,有很好的官能团携带能力,较高的化学反应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药用种类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唇形科香薷属30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结果本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在
目的探讨在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生白芨治疗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丛破裂和胃癌引起的消化道
新闻与电视相结合,使新闻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新闻的影响力度大大增强。但是由于新闻的内在要求和新闻特殊性,造成了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与其他节目的不同。电视新闻专题
<正>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协发挥专业服务优势,有效组织社会服务机构按照标准共同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生活服务,是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