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效应对高山树线分布的影响——以北美落基山脉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jo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体效应是指外貌和物种相似的植被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其本质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的同海拔上山体内部温度比外部高的温度空间格局。在世界各大山地中,山体效应作用巨大且广泛存在,对山地垂直带分布和结构类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山体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对于构建高精度的山地垂直带空间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博士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垂直带的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No.41030528)”的框架下,以北美落基山脉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子,构建了落基山脉山体效应的定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山体效应对林线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纳入山体效应的落基山脉林线高度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台站气候数据的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  基于气象台站数据和自由大气温度数据,以山体内外温差作为表征山体效应的因子,以纬度、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大陆度、地形开阔度作为自变量因子,构建了落基山脉以及南部科罗拉多落基山脉的山体效应定量化模型。无论在落基山脉还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其中,落基山脉的山体效应模型的判定系数高达0.689,山体基面高度对落基山脉最热月山体效应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为45.65%,降水大陆度次之,相对贡献率为36.05%,而纬度最小,为18.30%。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模型的判定系数达到0.712,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大陆度对山体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55.21%,44.79%。地形开阔度对山体效应的影响较弱,在模型中均被剔除。  (2)基于遥感数据的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  以山体基面分区为划分单元,分析不同分区的山体增温大小并建立定量化关系模型。山体增温的分布趋势,无论是7月增温还是生长季增温,在落基山脉地区均较为显著,山体内部温度均大于同高度处的自由大气温度。并且山体增温的趋势都是从山体外围向山体内部逐渐增高,与山体基面高度的分布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即在山体内部山体增温较为强烈,而在山体外部,山体增温则相对较弱。7月份山体增温的最大值分布在落基山脉的中部的内华达高山盆地以及南部的墨西哥高原上,山体增温的幅度可以达到4.5-5.5℃,落基山脉西部沿海区域的海岸山脉,山体增温较低,最低值仅为0.1℃;生长季山体增温的最大值为4.8℃,生长季山体增温的最大值在内华达的高山盆地,最大值为4.8℃,在落基山脉中部的高山盆地以及南部的墨西哥高原,山体增温幅度在3.5-4.5℃,在落基山脉的外围地区,山体增温则普遍较低,最小值为0.2℃。  7月增温与山体效应影响因子纬度、降水大陆度、山体基面高度、NDVI的线性模型拟合度较高,判定系数达0.581,其中,山体基面高度对山体效应的贡献率最大,为62.61%,降水大陆度次之,为37.39%,纬度和NDVI没有通过逐步回归的双向检验,被剔除;生长季山体增温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高达0.736,其中,山体基面高度对山体效应的贡献率最大为59.27%,NDVI次之,为40.73%。纬度和降水大陆度没有通过逐步回归的双向检验,被剔除。  (3)山体效应对林线分布的影响  用最热月10℃等温线的分布高度作为理想林线的分布高度,不同纬度(36°N、41°N、46°N、51°N)山体与外部最热月均温10℃等温线的分布差异表明,山体内部10℃等温线的分布高均高于外部,内外高差为700-1400m。其中在36°N和41°N,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的分布高度差异最大,在46°N次之,在51°N内外差异最小。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高度差异的这一变化趋势与山体内外温度的分布差异变化趋势相吻合,即山体内外温差变化趋势为山体内部普遍高于山体外部,且山体增温在落基山脉南部最为强烈,而在落基山脉北部增温最弱。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剖面最热月10℃等温线的分布表明,在不同纬度上,由于山体效应使得落基山脉内部较外部而言具有更高的温度条件,导致理想林线在山体内部能够抬升至更高的海拔高度,使得落基山脉理想林线分布高于外部甚至是同纬度其他山脉的林线高度分布。  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39°N山体基面高度、最热月均温及最热月10℃等温线的分布变化表明,同纬度邻近的内陆山体,山体基面高度越高,则最热月增温越显著,进而导致10℃等温线的分布越高。  (4)落基山脉林线分布模型  对比落基山脉不同的林线分布模型,传统的基于经、纬度的林线分布模型,模型拟合精度为0.699;纳入山体基面高度的林线分布模型较传统模型拟合精度更高,判定系数可以达到0.775。其中山体基面高度对林线分布高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3.38%,纬度次之,经度最小;纳入山体增温的林线分布模型拟合度最高,对林线分布高度的贡献率分别为78.1%。其中山体增温的贡献率高达57.60%,远远超过纬度(25.22%)和经度(17.18%)。表明山体增温对林线分布高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用山体增温来代表山体效应,比单一运用山体基面高度作为山体效应的表征,模型的效果更好。  (5)问题与展望  本文在山体效应定量化及其对林线分布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1)山体基面高度的数字化识别方法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可以考虑结合区域地形等因子综合计算;2)本文选择最热月10℃等温线作为林线分布的指示因子,但是,林线处的生态环境极其复杂,林线的生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只用最热月10℃等温线的分布高度这一单一的指标来表示林线还不够全面与完整,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基于遥感识别进行林线数据的提取。
其他文献
能源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基本物质保障条件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来源。由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偏向西北与消费重心偏向东南的空间不对称性,中国能源资源开发与消费增长的时空差
自LUCC计划启动以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数学建模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同时模拟预测也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发展主要方向之一,而且许多资源、环境、生态和大气模拟与预测模型
随着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空间数据的数量急增,空间数据库现已成为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的必要工具。空间数据库在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中有很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中国HFRS发病占全球病例的90%以上。在更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中国HFRS疫情重新抬头且时空分布日趋复杂;G
沈阳铁西区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最典型的老工业区,曾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沈阳
光能利用率模型是计算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主力模型之一,它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尤其在利用遥感数据反演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中被广泛应用。光合有效辐射(PAR)以及光合有效辐
当前对改良剂—作物—重金属—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也很少关注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其的影响。本试验以锌铬复合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在土壤中加入了四种改良剂(无机改良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daptive two-step contourlet-wavele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TcwIST) algorithm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restoration. This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自我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目标。“幸福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
获取真实、可靠的作物单产信息是粮食产量估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研究具有一定生理生态机制、能够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的空间异质性、适用于不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