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商品消费纠纷在线仲裁问题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网络商品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线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能够更快速高效地解决网络消费纠纷。该机制的完善构建不仅关系到我国网络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人们本就不熟悉的网络消费方式,如果不能妥善地对纠纷进行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消费者对网络商品消费失去信心,长此以往下去可能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而本文以网络商品消费纠纷为对象来探究在该领域内的在线仲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给出完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网络商品消费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文章分为三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网络消费纠纷在线仲裁总体介绍,首先讨论了网络消费纠纷在线仲裁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在线仲裁的产生背景和产生原因,最后对在线仲裁的优势进行了归纳。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在线仲裁存在问题。分别有: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存在争议,包括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问题;部分在线仲裁机构和人员的独立与公正受到质疑;解决网络消费纠纷中电子证据的认定和保全问题还存在一些困境,包括电子证据认定问题、电子证据保全问题;社会基础不足,包括公众对网络消费纠纷在线仲裁的信任不足、缺少法律确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线仲裁较为滞后等。第三部分结合上述问题一一提出了完善我国在线仲裁解决网络消费纠纷的建议。一是对仲裁协议的书面性做扩大解释并且对实质要件问题作相应规定;二是从规范仲裁机构资金来源和加强仲裁员业务培训来解决仲裁机构的公正性与独立性问题;三是引入区块链技术加强电子证据的认定和保全,从而推动在线仲裁的发展;四是针对社会基础不足所设想的在线仲裁综合评价体系、法律确认问题。
其他文献
《别让我走》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石黑一雄的第五部小说,讲述了克隆人从出生、上学、工作到“自愿”走向手术台献出生命的故事。小说本身是人类真实生活的寓言,克隆人可以说是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现代人的化身。石黑一雄以克隆人的生活状态和群体命运作为隐喻,探寻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本文采用埃里希·弗洛姆“人的异化”、“逃避自由机制”、“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等理论观点,分析了现代人生存困境的现象、原
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劳动观有助于帮助人们投入到劳动中去,并且对劳动产生热爱崇尚之情,进而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而错误的劳动观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新疆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肩负着长期建疆、团结稳疆、依法治疆的重任,是建设美丽新疆的生力军。新疆大学生劳动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更是关系到新疆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大会报告,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理念”,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认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也有了极大改变,城镇居民由原来的只独情于精细谷物的食用,现如今转而进入到更多样的粮食消费结构中,“粗细搭配”的消费理念逐渐被提倡起来,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食用具有营养型、保健型功能的食品。因红薯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独特的保健抗癌功效,在近几年的健康食品排行榜中将其推崇至首位。在营养学领域,红薯也被当作一种药食兼用的食品。笔者所研究的对象TY公司是河南省省级龙头企业,国内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健康和安全问题逐渐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跌倒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跌倒会给老年人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老年人在跌倒之后往往无法自行恢复,如果老年人在跌倒之后可以及时的得到帮助或治疗,后期造成的伤害会减小很多。因此,及时并且准确的检测跌倒的发生就显得尤为的关键。但是当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时,多数基于机器视觉的跌倒检测方法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往往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购物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繁荣发展背后也产生了大量的配送需求,但是物流企业的配送服务水平和配送体系建设发展缓慢已经跟不上快递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同时,物流企业末端配送效率低下和末端配送的成本过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末端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于城市末端配送网络的不合理,尤其是末端配送网点配置的不合理。因此建立合理的末端配送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钢结构,尤其是采用螺栓连接并具有较高装配率的钢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完整的设计方法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应用和推广的前提。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启动和推进,我国也开始借鉴和采用了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学术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对如何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则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试图从货币政策理论和货币政策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为“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首先,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探讨,是从对货币的起源、本质及作用开始探讨的。
适应已成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冲击的必然选择,辨明农户在适应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限制因素,将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适应政策。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