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阈下新浪微博话语的情态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产生了新型的网络人际关系。情态词的使用在不同程度上使话语具有协商性、包容性,对网络空间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网络空间内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本研究基于情态系统的分析框架,选取新浪微博话语中125篇情感类网络语篇为语料,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Ant Conc3.5.8对语料进行量化统计,然后通过语言例证,分析新浪微博平台上情感类网络语篇中不同情态类型和不同情态量值所实现的多重人际意义,并从生态语言学视角阐释人际意义所表征的生态意义,以期对构建网络空间内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有所启发。通过统计数据和对所选语篇进行全面分析,有以下研究发现。首先,在情态分布特征上,在新浪微博的情感类网络语篇中,大部分的情态词表能力/潜力性意义和意愿性意义;从情态值来看,大部分的情态词都是低值的。其次,在情态所实现的人际意义上,在新浪微博的情感类网络语篇中,能力/潜力性情态多与“就”、“都”、“才”和“只”连用,更加凸显发话者网民的劝说目的,其主观意识较强,留给读者网民协商的空间较少。意愿性情态多与第二人称主语连用表达网民的劝说功能,劝说读者接受其想法并据此行事。低值情态词的大量使用使话语具有更大的协商性和包容性,体现了发话者网民对潜在网民读者意见的尊重。最后,在人际意义所表征的生态意义上,低量值情态所体现的话语的协商性和对网民读者的尊重符合何伟和魏榕提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有利于在网络空间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新浪微博话语的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验证了情态系统分析框架应用于语篇生态性分析的可行性,拓展情态系统研究的广度,而且使读者对不同情态词的作用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学会如何恰当准确地使用不同的情态词在网络空间中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最重要的是,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情态词在实现人际意义时对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构建网络空间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对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进行的形而上学解读遮蔽了他政治思想的光芒,其政治哲学家的身份也变得模糊不清,这不仅是对斯宾诺莎本人的“轻视”,也是我们的一种损失。将斯宾诺莎的实体、自由、宗教批判和民主制国家等概念涵盖在他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还原出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家形象是本文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另外,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凸显出马克思思想的超越性也是本文的重点。面对众多的思想熏陶和理论
近年来,黑尔、卡米斯基等人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了后果主义解读。本文不同意这种解读,试图为康德义务论立场进行辩护。一方面通过反驳康德式的后果主义主张进行间接意义上的辩护,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康德的文本直接表明其义务论立场。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重构三种有代表性的后果主义解读或改造。第一个代表人物是黑尔。黑尔认为康德本可以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义务论可以和功利主义相容。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卡米斯基。他主张康德虽然在基
幸福问题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恒久主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哲学家对幸福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差异。实现全人类解放,使人类获得幸福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追求,相较于传统的幸福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从人类社会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幸福的主体是立足于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人,幸福的探索和实现要依靠实践,因此马克思幸福
对主性性问题的研究贯穿了福柯哲学历程的始终,而主体概念的形成又和人的构思有着紧密的联系。福柯的主体观揭示了在知识——权力构型中主体是如何被生产的,它的存在受制于规范性力量。福柯认为现代性的许多问题都来自于对主体盲目的相信。而主体的构建方式一开始就是存在着矛盾的,随着矛盾的深入,主体的构建走向了失败。在认识论层面,主体受限于知识型。知识型作为一个封闭的装置规定着事物的秩序。按照知识型的原则,人们以此
酵母作为基因组结构简单(只编码大约6000个基因)、基因中内含子少、基因组信息最完备的模式真核生物,能够支持一些病毒在其细胞中完成复制的大多数步骤(Jandaand Ahlquist1993;Naito et al.2007a;Panavas et al.2005b;Panavas and Nagy2003;Pantaleoet al.2003;Raghavan et al.2004),使其成为研
中国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采用货币化和集中统一管理的改革模式外加信息化和市场化手段,通过几年实践检验成效,真实的实现了节约公务用车运行成本,同时解答了公众对公务用车改革的疑惑,提升了政府公众形象,实现了真正的节约。改革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政府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将改革后的保留车辆录入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调配使用。为满足不同类型的公务出行需求,伴随交通网络的完善及互联
《周易》“生生”所体现的核心要义是生命存在状态的无限展开,所囊括的对象是一切万事万物,生和死属于生命状态的两种基本形态,而在“生生”的意义上死属于生的范畴。“生生”所体现的境界有二:以个体的人为核心的人道生命系统的生生不息和以宇宙总体为对象的天道生命系统的生生不已。本文重点从河图洛书、八卦小成展开天道“生生”的探讨,进而投射至人道“生生”。第一章通过对《诗经》与诸子文献当中“生”字的考察,对“生”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人类同自然之间恶化的关系并没有好转。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代表作《沙乡年鉴》的发表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大地伦理思想探寻其时代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一章主要对大地伦理思想的缘起进行了梳理。利奥波德之所以提出大地伦理,是因为人们毫无节制的获取自然资源,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张。而且
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批判问题从雅可比认识论问题开启,在认识论批判中,延伸出对启蒙的批判,并由此发现启示与理性之争。结合其犹太人背景,施特劳斯将启示与理性之争在犹太人问题中深化为神学-政治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对宗教的批判。通过启蒙批判、犹太问题、宗教批判施特劳斯发现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在指向启蒙以后确立的现代性问题,并借此展开对现代性的考察。通过对现代性方案以及现代性特征内涵的考察,施特劳斯终于确定现代性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新材料作文兴起之后,学生的作文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面对材料作文写作,学生往往存在跑题、立意不佳和审题不到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1.高中材料作文审题困境材料作文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作文命题形式,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难以进行有效指导,使材料作文教学,尤其是在作文审题方面陷入了困境。针对当前材料作文写作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