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干旱加剧和水资源日益严重短缺,实施非充分灌溉,由传统的丰水高产向节水高效转变已成为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中,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水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干旱加剧和水资源日益严重短缺,实施非充分灌溉,由传统的丰水高产向节水高效转变已成为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中,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水特点,确定适宜的灌水量以及灌水时期,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苗期、初花期及结果期三个生长时期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分析了土壤水分下限对番茄植株生长动态、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根冠比、果实品质、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番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对水分胁迫复水后的补偿生长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寻找到番茄各个生长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值和最佳灌水时期,达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目的,为番茄栽培过程中水分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所得结论如下:
1) 番茄不同生长期控水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表明,番茄结果期水分敏感性指标最大,此期对水分的供应极为敏感,缺水将会使番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初花期的水分敏感性指标较小,苗期的敏感性指标为负值,此期适度的减少水分供应具有一定的促长作用。
2) 当各组控水的土壤水分下限为中等水平时,即当苗期土壤水分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初花期为55%田持,结果期为75%田持时,番茄植株生长健壮,光合速率适宜,蒸腾速率较小,具有较好的根冠系统,较高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3) 番茄苗期控水及初花期控水结束后复水存在补偿生长效应,干旱胁迫复水后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以及产量等方面优于或等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水平。
4) 番茄旱后复水的补偿生长效应与胁迫时期及胁迫程度有关,苗期的干旱胁迫和初花期轻、中度干旱胁迫在复水后植株得到了充分的补偿生长,而初花期重度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未能得到充分补偿。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 Pers.)与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铅处理对三者种子萌发特性和营养生长
采用野外采样、定位测定和室内分析手段,对枞阳县大山林场6年生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幼树的光合和抗寒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测定
如何用好部编教材,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呢?rn一、加强单元整合,关注知识体系rn部编教材知识体系、知识梯度更加明晰.每个单元导语中都明确点明本单
本研究为探索红叶乌桕(Euphorbia cotinifolia Linn.)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红叶乌桕当年生苗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对红叶乌桕的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发生以及
绿地不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还能绿化、美化和香化城市环境,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人们在景观优美的绿地中可以放松心情、调节自我,对改善
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是以美术文化作为自己研究与教学的主要对象,当美术文化发生变化及重大发现时,势必影响到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发展。本文从艺术发展规律、前卫艺术的含义及
人美版二年级下册《怪兽》是《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灵感来源,这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神奇动物的特点,学习古代艺术家运用的夸张、变形、想象、替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借助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的操作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思考、证明、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学生
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作为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孳生和分布与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存在
金冠柏、蓝冰柏和黑赤松是观赏价值很高的优良观赏树种,这三种植物引种青岛,可以丰富青岛市的绿化树种,营造更优美的园林景观,对于实现“四季有景,以人为本”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