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硐室及堑沟式底部结构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硐室是矿山辅助开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硐室服务年限一般比较长,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会比较高。硐室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的后续环节。采场底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矿方法的效率、劳动生产率、采切工程量、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等。  可视化、智能化、集成化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硐室和底部结构的设计与 CAD技术的合理结合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研究开发了硐室以及堑沟式底部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在硐室以及堑沟式底部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蓝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并提出了二维图形数据格式、三维模型数据格式以及相关的函数库。  采矿硐室及堑沟式底部结构 CAD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子系统,一是硐室设计系统,二是堑沟式底部结构设计系统,两个子系统均可独立运行。在采矿硐室设计系统中,主要对排水系统硐室和破碎系统硐室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根据相应硐室的设计流程图,设计并编码实现系统。通过系统界面输入参数,系统会对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能够生成相应硐室的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堑沟式底部结构设计系统能够生成具有真实感的空间三维模型。  此 CAD系统集设计、绘图等于一体,设计成果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起到辅助作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和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现在许多机器学习学习问题中,特征的维度通常都非常高,并且数据类别标签的获取非常困难或昂贵。在一个高维度的小样本数据集上进行学习通常都会导致很严重的过拟合。这个问题
DTN网络架构涵盖了无线传感器网络、Ad-hoc网络和星际网络等,在军事、陆地民用和科研探测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热点之一。DTN延迟比较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不断向前迈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点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了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壮大,人们
近年来随着会员卡商户的迅速崛起,每个消费者手中都有少则几张,多则近百张的会员卡片,然而由于身边空间有效,无法同时管理所有的会员卡,又会常常遇到某商户在对会员打折却苦于没
随着高科技网络的发展,大量的图像需要传输,而在传输的过程中,因为对图像的采集、压缩以及各种其他处理,会导致其产生各种各样的失真。目前,国际公认的评价图像或视频质量最可靠的
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本课题研究了软件重构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对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储层地质统计分析系统(GASOR)”进行重构技术的应用。课题首先探索GASOR当前出现的困境,然后确定重构方案,最后依
自信息技术的提出至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由于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便捷性,现已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上世纪70年代,X线计算机体层设备(X线CT)问世,医学成像技术发生了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如果矿床的赋存条件对矿石的开采方式没有限制,那么应首先采用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比露天开采更难于应用大型生产设备,因而在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iPhone、iPad等手持终端的多元化,并通过手指触摸等新型多模态的应用方式在不同移动终端上在线交互数字作品,数字作品的移动阅读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