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种植结构描述了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元内不同作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种植面积比例关系,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及时、准确地提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不仅是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评估、农田灌溉指导及灾害评价等后续农业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宏观把控粮食储备、评估人口承载能力以及调节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范围。然而,目前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对新型遥感影像的关注程度不足,且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中冗余的特征变量将导致运算效率的下降,造成累积误差。此外,及时、定量的大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业务化运行方法有待发展。有鉴于此,本研究拟结合机器学习理论并在GoogleEarthEngine云平台的支撑下,发展稳健、快速的基于中空间分辨率Sentinel-2新型数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理论与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梳理了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中使用的遥感数据及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且免费的Sentinel-2数据在农业应用中有着极大的潜力。在技术方法方面,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能够自动构建决策规则,然而对标记样本十分依赖。即使如此,它仍是目前大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的主要方法。
  2、评估了Sentinel-2新型遥感数据源不同光谱、时相特征在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中的相对重要性,并验证了其增设的红边波段对农作物精准识别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生长旺盛期的影像是区分不同农作物的最佳选择,因为该时期的作物的茎和叶均已发育完全,易于区分。短波红外波段在农作物提取中极其重要,因为这些波段能够很好地表征植被的水含量和残余覆盖。此外,Sentinel-2的红边波段在作物精细识别中十分重要,并体现出较可见光更好的区分性,这与红边波段能够有效捕捉植被的生理信息有关。
  3、在GEE云平台的支撑下,针对中国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省提取了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了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机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的同时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而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位置未发生太大变化。由大豆转为玉米的种植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庆北部及中部、佳木斯中部,该变化能够减弱玉米和大豆之间的利益差异,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
其他文献
学位
实时三维重建已成为目前室内三维制图、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以及增强现实等室内场景应用的基本组成模块。目前,主要的室内三维重建手段有激光扫描(Laser Scanning)和基于影像序列的三维重建,这两种方法在数据精度、操作便捷性、环境适应性、成本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随着越来越多低成本RGB-D相机的发布,RGB-D相机已成为广泛使用的实时三维重建设备。  针对目前基于RGB-D实时室内三维重建方法
学位
光学遥感影像是对地遥感观测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表覆盖制图、植被水体监测、矿物溢油探测和精细农业等诸多领域,为全球环境监测,环境资源管理,生态管理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然而,光学遥感影像受制于被动成像机理,不可避免会受到云及云阴影遮挡影响,在影像中形成低利用价值甚至无利用价值的无效像元,导致地物信息被遮盖或扭曲而影响解译和分析。遥感数据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大多要求无效像元占比低于15%,
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时空大数据的获取与感知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与科技的战略层面,国家自然资源部于2019年正式启动了“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项目,旨在完成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重建。城市建设的空间递进,需要从地物级微观小场景到城市级宏观大场景不同层级的地理数据覆盖。智慧城市系统应能针对各级需求提供相应的可视化、模
学位
精密单点定位(PPP)和载波相位差分(RTK)是卫星导航(GNSS)领域常用的高精度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实际应用中受限于通信网络延迟、产品技术水平等因素,数据在传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延迟,从而对定位的精度和效率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因网络、通信等原因造成的时间延迟对实时PPP和RTK定位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目标是提高实时PPP和RTK定位的精度和效率。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全天候地给用户提供较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信息,但是GNSS观测信号采样频率一般较低并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高楼大厦、湖面、树木、活跃的电离层等,进而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惯性导航系统(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具有采样频率高,自主工作、导航参数完备、短期精度高等特点,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但是INS的定位误差随着推导时间的增加
上对流层与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是大气结构性质由对流层向平流层转换的过渡区域,对流层顶存在于UTLS区域内,在研究中被认为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分界层,阻碍着大气中水汽、臭氧及气溶胶的垂直交换,对大气运动过程及气候变化具有高敏感性,对流层顶的结构分布、年际变化与地表温度、近地面天气及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同时全球及区域对流层顶
随着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星-空-地多尺度高光谱遥感对地观测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矿物勘探、精细农业等众多遥感领域。然而,受到成像环境与传感器-光学系统综合影响,高光谱遥感影像常常受到高斯、条带、脉冲等多类型混合噪声污染,严重降低了数据质量与可用性。基于图像预处理的高光谱遥感影像降噪是解决噪声问题的主要途径,旨在去除影像中的噪声成分,还原地物的真实辐射信息。传统方法通过滤波或正则化模型求解实现噪声去
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是武汉大学牵头研制的夜光遥感卫星,同时也是国内首颗成功开展低轨卫星导航信号增强的卫星。珞珈一号的导航增强载荷能够在轨生成双频测距信号,实现导航信号增强功能,同时能够接收GPS/北斗双频观测数据。由于珞珈一号具备导航增强功能,低轨导航增强应用对精密轨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珞珈一号事后精密轨道需要达到厘米级定轨精度以满足导航增强应用的需求,此外,解算珞珈一号的近实时精密轨道产品,对生
学位
遥感作为大范围、广视角的监测手段,在国家安防、军用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高分影像完成各类典型目标的自动检测与识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以其能够自主学习到数据的层次化特征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遥感影像目标检测。尽管如此,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目标检测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现有方法大多采用典型前馈式网络为特征提取网络,如VGG和ResNet,且仅利用深层次特征进行预测,缺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