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蜡为木犀科(Oleacear)白蜡属(FraxinusL.)植物,同属约70余种,我国约30种。白蜡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其树体高大,根系发达,耐盐碱,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且具有美观、速生、材优等特性,在园林绿化、用材林、防护林建设中广泛应用。但目前对白蜡属树种的资源收集与保存,新种质创造、评价及繁育技术研究方面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收集和保存白蜡属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白蜡新品种DUS测试指南进行对比分析,经过3代嫁接繁育筛选出具有遗传稳定性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通过种间和种内杂交创制新种质,对杂交新种质的耐盐性进行评价;利用Illumina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白蜡转录组序列测定,开发了绒毛白蜡耐盐DNA分子标记;建立了优良种质体胚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从我国白蜡主要分布区北京、山东、新疆、陕西、甘肃、黑龙江、湖南、湖北等8个省市共收集保存白蜡种质资源317份,涉及到16个种和变种。从收集的资源中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株系,通过DUS测试,获得4个新品种。2.通过绒毛白蜡和美国红梣种间及绒毛白蜡种内10个杂交组合的杂交育种发现,杂交子代遗传变异丰富,杂种优势显著。尤其是鲁蜡3号×鲁蜡5号杂交组合,表现出苗高、地径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较大;在株高和地径上具有最大特殊配合力,其效应值为5.21和0.83。通过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 8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亲本间以及杂交种单株的一致性和多态性条带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筛选出1对SSR引物S81,从240个杂交单株中鉴定得到196个真杂种,占杂交种总数的81.7%。3.从绒毛白蜡转录组获得51,698个Uigene,平均长度661 bp,N50值为980 bp,分别将Unigene 注释到 NR,NT,Swiss-Prot,KEGG,COG,GO 库,分析得到 3,249 条包含 SSR 位点的序列,成功设计1800对SSR引物,成功率为55.4%。4.建立了白蜡耐盐性筛选技术,并利用NaCl胁迫处理4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通过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筛选出1个强耐盐种间杂交组合;从耐盐绒毛白蜡鲁蜡3号×速生美国红梣鲁蜡5号杂交组合中筛选出12对耐盐和盐敏感材料之间多态性的SSR引物,可将高抗盐材料与盐敏感材料区别开。结合SSR标记筛选结果,通过RAPD-SCAR标记筛选,开发出与耐盐性状相关联的功能基因SCAR标记1个,并命名为S20-592,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92 bp,可用于耐盐绒毛白蜡的快速分子鉴定。5.以筛选出的绒毛白蜡优良种质鲁蜡3号的胚根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出体细胞胚,并获得再生植株。体胚诱导率达到59.8%,体胚萌发率高达81.2%,生根率高达97.3%。经炼苗后的体胚苗移栽到育苗基质(沙:土:草炭体积比为4:1:1)中,成活率为97.8%。该体系可用于白蜡的大规模无性繁殖和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