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氮、高盐制药废水生物脱氮高效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hz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变得严重,并且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水体污染也日益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主要包括氮污染和磷污染等,氮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体中大量排放氮化合物引起,长期排放最终会使水体恶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传统的生物脱氮主要由自养好氧型硝化菌和厌氧异养型反硝化菌两种不同的菌来完成,但硝化过程本身存在硝化速率慢、对高负荷有机物浓度敏感度高、反应装置庞大等缺点。近年来,异养硝化菌、好氧反硝化菌等新型脱氮菌及工艺的发现,克服了传统脱氮的不足,成为生物脱氮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河北保定市焦庄村防洪堤环堤河的污泥样品中进行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菌的分离。经过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异养氨化培养基富集培养分离出22株具有异养硝化功能的菌株;通过格里斯试剂检测及纳氏试剂法进行复筛得到15株具有异养硝化功能的菌株,其中6株效果比较好,编号分别为YX3,YX4,YX6,YX7,YX8和YX10。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 DNA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确定6株菌都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异养氨化培养基中经过30℃,1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氨氮去除率在72 h后达90%以上。在反硝化培养基中6株菌经30℃,150r/min摇床培养,硝态氮去除率在72h后达80%以上。因此,可以推断6株菌都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能力。6株菌能较好的利用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进行生长繁殖,当以氨氮为唯一氮源时,6株菌经好氧培养,在初始氨氮浓度为77.8±6.26 mg/L情况下,氨氮去除效果在72 h后达88%以上,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24 h内有少量积累,而后又有所降低。在以亚硝态氮为唯一氮源的情况下,6株菌经好氧培养,在初始亚硝态氮浓度为94.3±8.25 mg/L情况下,6株菌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80%以上,在亚硝态氮去除的同时,硝态氮有少量积累。在以硝态氮为唯一氮源的情况下,6株菌经好氧培养,在初始硝态氮浓度为101.96±9.59 mg/L情况下,6株菌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达87%以上,在硝态氮去除的同时,有亚硝态氮少量积累。可以推测出6株菌对氨氮的利用能力最好,其次是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研究发现,将6株菌的培养液接种于未经任何处理的盐度为约30000 ppm的高氨氮的甾体药物生产企业的的制药废水中,经30℃,150 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72 h后检测其脱氮性能时,结果表明,6株同步硝化反硝化菌对制药废水均有很好的耐受性,并且脱氮效果较好。在初始氨氮浓度为512.36±78.47 mg/L,CODCr浓度为3983.31±906.32 mg/L的情况下,6株菌对氨氮去除率在72 h后至少达51.67±8.4%以上,CODCr去除率达62.59±5.08%以上。在相同的培养条下,6株菌在制药废水中经为期四个月的连续驯化后,菌株对废水中的氨氮和CODCr的去除率都有所提高,其中最明显的为菌株YX3,经驯化后氨氮去除率较驯化前提高了11.68%左右,CODCr去除效果较驯化前提高了11.52%左右。说明6株菌在高氨氮废水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表型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以48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芯片为研究平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P
当下的学术界流行一种现象,作者向期刊社投稿,容易受到版权协议的制约,版权协议将作者的部分权利转让给了出版商,而出版商为了获取利润,往往将一系列学术信息资源高价卖给图
'同气相求'的思维方法影响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并渗透到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四川省名中医岳仁宋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同气
<正> 隐性或顿挫型腮腺炎的存在是无疑的。远在1883年发现其无腮腺肿大的顿挫经过.苏联学者(1936)曾指出:顿挫型或隐性型乃是不明显的临床征象,短期的轻微发烧,周身不适和腮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条件随机场的神经网络模型被广泛应用到作战文书以及军事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LSTM-CRF的作战
文章从职业道德、会计监管、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浅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会计经济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舞弊案的发生。
数字化图书馆是当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阐述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包括数字资源建设、资源整合、馆际合作、
服装面料再造,是设计师为了提升服装的视觉美感,运用新思路、新技艺最大限度地改变面料原状、激发面料潜在美感的一种设计手法。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随之,追
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为标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阐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
8年前,江苏吴江的管建刚老师开始演绎一场"作文教学革命"。他从自身的写作成长中认识到,发表是写作上的一件重要的事。为此,他和学生一起创办《班级作文周报》(以下简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