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以农牧区“四基”供给为例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农牧民约占全区人口总数80%以上,农牧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农牧业总产值约占西藏全区工农业总产值80%以上,农牧业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西藏仍处于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西藏农牧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自然灾害种类较多,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然而,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牧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农牧区地理区位上的边缘分布特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牧民观念保守,加上受社会历史、宗教文化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牧区人口中文盲、半文盲还占有相当比重。西藏农牧区还是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多发区,农牧民群众因此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风险,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牧区还不同程度存在。随着农牧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农牧民预期寿命逐渐提高,农牧民因此面临的基本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还有不少农牧民住房条件较差,依靠农牧民自身力量建设住房还比较困难,等等,农牧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就是生活困难,如衣食、住房、养老等还比较困难,综合地体现为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缺失。总之,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基础教育与科学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急需加强,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亟待完善等问题客观存在,由此导致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农牧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还比较多,特别是农牧区居民享有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西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城乡社会矛盾,不利于当前顺利推进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本文以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为研究出发点,从影响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内部因素入手,着重从解决西藏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从西藏农牧区现实情况来看,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就是提供满足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农牧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与基本社会保障等。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支撑西藏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结构”。这些“基础结构”,从经济性质上讲就是“公共产品”。鉴于此,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视角,以西藏农牧区“四基”供给为主要研究内容,即以农牧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与基本社会保障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影响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性根源。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革与完善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探索建立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长效机制,从而为构建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寻求正确的实现途经。   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⑴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内地省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普遍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又深入了解西藏农牧区这个特殊区域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内在特殊运行机制。⑵文献搜集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现有研究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消化基础上,深入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第一线,进行大量实地调查与研究。⑶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西藏农牧区地域辽阔,农牧区各地差异还比较大,要对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尚有一定难度。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对个案调查的分析研究,能够把握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性特征。⑷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西藏农村公共产品在不同阶段的供给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的同时,还与内地省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分析。⑸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西藏农牧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量还比较大、需求面也还比较宽,鉴于此,本文从系统的角度研究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抓住重点,着力解决西藏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   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1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旨在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第2章对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了总体分析。本章以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结合西藏农牧区特殊实际情况,对西藏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分类及供给方式等均进行了具体界定,然后具体分析了农牧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及基本社会保障等“四基”供给现状及供给作用。第3章对农牧区基础设施供给进行了研究。本章主要以农牧区道路、人畜安全饮水与农田灌溉、农牧区电力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例,对其供给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并以扎囊县德吉新村朗赛林提灌站建设与维修为例,对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个案分析。第4章对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供给进行了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及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特殊供给方式,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供给成效及存在问题。然后,结合农牧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模型,考察了农牧区基础教育供给效率。第5章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进行了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西藏农牧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考察了政府对西藏农牧民所实施的一系列特殊的医疗服务供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藏新型农牧区医疗管理制度的实践成效及完善对策。第6章对西藏农牧区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供给进行了分析。本章首先对西藏城乡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供给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供给面临的特殊困难,并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牧民基本住房保障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例进行具体研究,考察了农牧区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第7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章主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完善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⑴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现途经。建设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关键要找到突破口,笔者研究认为,解决与西藏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就是突破口。从西藏农牧区现实情况来看,主要就是提供满足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农牧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产品。   ⑵本文从系统论的分析角度,研究了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时空优先秩序选择问题,初步提出了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始终要以满足农牧民基本生存需要为目的。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必须以系统论理念作指导,区分农牧区不同情况,作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时空优先秩序选择。本文认为,首先应优先提供满足农牧民群众基本生存需要的农村公共产品,在此基础上,还应尽量提供满足农牧民群众发展与享受需要的农村公共产品。   ⑶本文在分析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对西藏农村公共产品概念、特征、分类及供给等内在特殊性均作了具体界定,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供给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的一般原理,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解决农牧民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应该属于西藏自治区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但由于西藏农牧区地理区位等诸多特殊性,加上农牧区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和完善,对于西藏农村公共产品这一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央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供给责任。   ⑷本文以西藏农牧民的实际需求为分析视角,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局部均衡分析模型,提出了应结合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并有针对性地供给是提高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重要途经。目前,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存在着无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还存在不适合农牧民实际需要的现象。鉴于此,必须以西藏农牧民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结合西藏农牧民实际需求并有针对性地供给是提高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重要途经。   ⑸本文首次将西藏农牧民住房建设这一私人产品纳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范畴。鉴于西藏农牧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农牧民收入普遍偏低,大多数农牧民还无力建设起安全实用的住房这一实际情况,政府对农牧民住房建设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使农牧民住房这种私人产品供给在西藏农牧区初步实现了准公共化。这不仅有助于当前顺利推进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而且还为今后建立农牧民住房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这也是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在西藏农牧区具体实践中的一个创新。
其他文献
期刊
江泽民同志一再重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也一样。企业要在日益加速变化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要走创新
期刊
(一)果园“生草”和“覆草”果园“生草”和“覆草”适用于土壤贫瘠、水肥力差、受天气和温度影响较大的果园。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行间与株间,种植一定数量的豆科、禾本
期刊
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的产生既是20世纪20-30年代凋敝的农村经济的内在需求,也是民间团体倡议、政府推动的结果。  1931-1937年是安徽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时
多媒体网络机房成为现代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但在机房管理上却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注册表被改动,系统被删除,非法安装游戏程序等,有时不得不频繁重装系统.文章针对
探讨了工程桩动力检测过程中执行规范的问题 ,特别是不同强制性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ineering piles in the process of dynamic
研究了钒-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CTMAB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55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钒与试剂形成1∶2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57nm,表观摩尔吸
期刊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原则和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前言: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它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