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上海市境内的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依据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时间梯度为原则,选取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中环附近的三条相邻城市景观河流:丽娃河、曹杨环浜和银锄湖,采取野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AVS和SEMHg的空间分布以及与周围环境因子的变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外调查实验结果表明:三条河流沉积物底泥中,总汞浓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从高到低依次是曹杨环浜952.39ug/kg>丽娃河416.55ug/kg>银锄湖296.18ug/kg,分别是上海市土壤中总汞背景值含量的9.5倍、4倍和3倍;AVS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从高到低依次为曹杨环浜>银锄湖>丽娃河,平均值分别为84.46umol/g,54.99umol/g和36.94umol/g; SEMHg则是水生植被数量越多浓度越高,三条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丽娃河>曹杨环浜>银锄湖,平均值分别是47.93ug/kg、 15.40ug/kg和0ug/kg。(2)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4℃、15℃和30℃这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沉积物,底泥和上覆水pH值一直是呈下降趋势变化,底泥中的AVS浓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并且是温度越高增长的越多;由于SEMHg含量很低,所以不同温度条件对SEMHg迁移释放的影响不明显,却能够影响其它形态的汞向SEMHg的转变。在好氧条件下培养的沉积物,底泥中AVS变化受氧化作用的影响浓度变化较为明显.从实验前165.06 ±24.95umol/g变为实验后97±39.6umol/g, SEMHg也与之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由15.83±2.29ug/kg下降为13.8±1.49ug/kg。厌氧条件培养下的沉积物,底泥中AVS浓度变化幅度不大,直在184.72±14.07umol/g-199.77±13.38umol/g范围内变化,SEMHg浓度由9.29±1.13ug/kg上升至23.84±1.79ug/kg,两者没有明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