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医籍痹证文献整理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收集宋以前痹证相关中医文献,厘清宋以前有关痹的概念,对宋以前狭义之痹的命名与分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和疾病鉴别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总结。2.对宋以前治疗痹证的内服方剂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全面、深入总结宋以前痹证治疗用药总体特点。3.对宋以前各医籍治疗痹证方药特点进行探究,揭示各医籍治痹方药组方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收集宋以前痹证相关资料,将资料按照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则治法、方剂、本草进行分类,筛选出其中狭义痹证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其理论认知。2.通过WPS Office 2021将收集到的宋以前治疗痹证内服方剂资料制作成Excel表格,并对药物种类、用药频率、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治疗痹证常用药对和角药组合进行关联分析。探究痹证主症与单味药以及药对使用关系。3.结合宋以前痹证理论和本草记载使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宋以前各医籍治疗痹证组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1.宋以前狭义之痹的病名包括“痹”“历节”“白虎病(风)”。病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正气虚损、阴阳失衡,外因则多为受不良生活习惯、地域气候等影响所致外邪侵袭而为病。这些因素往往相互结合,兼夹为病,使痹证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宋以前痹证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众痹、周痹;根据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冷痹、风湿、风寒湿痹等。根据病位可分为筋痹、脉痹、肌痹(肉痹)、皮痹、骨痹、足痹、深痹等。痹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重着、不仁、肢体不利和关节变形等。宋以前痹证与中风、脚气时有混淆。当“中风”与“痹”皆作为病名时,“中风”与“痹”为两个单独疾病。当“中风”不作为病名而是表示人体遭受风邪侵袭时,中风可导致痹证的发生,是痹证病因之一。当“痹”作为病机表示痹阻不通之义时,痹可用于中风病的病机描述。痹证与脚气病存在重合部分,脚气病由水湿之邪侵袭,出现脚肿大、疼痛的症状表现时,被认为是湿痹。若病情变化,出现脚气冲心、烦闷、呕吐等表现,则不属于痹证范畴。2.宋以前治疗痹证内服方剂常用药物有61味,排名前十有黄酒、肉桂、附子、甘草、防风、当归、细辛、白术、干姜、川乌和川芎。药物种类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和温里药为主。四性主温,五味重在辛甘,归经多入肝肾。宋以前痹证治疗常用药对为肉桂—细辛,肉桂—干姜,肉桂—川芎,肉桂—白芍,肉桂—花椒等。常用角药组合为肉桂—细辛—附子,肉桂—细辛—黄酒,附子—细辛—黄酒,附子—干姜—防风,肉桂—干姜—防风等。其主要症状为四肢疼痛、足痛、四肢拘急、腰脊痛、肢体痿废、身痛、关节疼痛、四肢肿大等11种症状。四肢疼痛常用药物有茵芋、骨碎补、羌活等;足痛主要药物为独活、杜仲、石斛等;四肢拘急常用桔梗、白芷等;腰脊痛主要药物有骨碎补、黑豆等;肢体痿废常用白芷、赤芍等;身痛用商陆、菟丝子等;四肢肿大用闹羊花、桑寄生等;关节疼痛用桂枝、巴戟天等。宋以前治疗痹证方剂组方用药原则整体以滋肾养肝,补虚为本;祛风除湿,通痹为要。用药辛甘发散,解表温阳,配合清热、理气、收涩等药,随症应变。3.《武威汉代医简》治痹方剂多使用附子、乌喙等辛热之药,体现其辛散温通之法。且简牍中伤寒与痹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两者用药思路整体类似。《黄帝内经》蜀椒桂酒同样体现了辛散温通的治痹思路,但蜀椒桂酒于针刺之后外用,借助针刺之效以助药力。《伤寒杂病论》对《武威汉代医简》辛散温通治痹之法进一步发挥,提出治风湿需用微汗之法,根据邪气虚实以及痹阻病位不同使用不同方剂。此外张仲景将《黄帝内经》脏腑痹证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提出历节一病。张仲景治痹用药多用辛甘之品,注重调和营卫、补气温阳。《肘后备急方》方剂多由两味药组成,体现其简、便、廉的特点。用药除辛热药物外,开始将活血药物用于痹证的治疗。此外其使用虎骨治疗痹证被后世医家普遍效仿。其所记载的陈吾道士苍元膏是较早的尝试使用膏摩之法治疗痹证的代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治疗痹证重视祛风与补益。其所用防风成为后世医家治痹常用药物。补益方面多使用石斛、生地、巴戟天、肉苁蓉等药物补肝肾阴阳,丰富了痹证肝肾不足治疗方面的内容。此外孙思邈在《金匮要略》历节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热毒致历节之说,丰富完善了历节病的内容。《外台秘要方》治疗痹证注重肝肾之阴的顾护,其组方用药总体以补益之药为主,以解表、活血、祛风湿为辅,其方剂适用于痹证迁延不愈,累及肝肾,肝肾阴虚之证。《元和纪用经》书中方剂组方思路多样,以辛散温通、补益阴阳、行气活血等为主要功效的方剂皆有,反应出唐代治痹方法的多样性。《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剂以治疗跌打损伤为主,兼带治疗痹证。因此其用药多用疗伤接骨、行气补血、活血化瘀之药,该用药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医家对瘀血与痹证关系的认识以及活血化瘀治法在痹证中的应用。结论:1.《黄帝内经》中痹证理论已初步形成体系,其后医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痹证理论进行阐释,形成了新的理论认知,然因认识角度不同,部分理论之间存在重复,但整体上宋以前痹证理论不断丰富发展。2.从整体来看,宋以前治疗痹证注重补虚药物使用,其次根据临床表现配伍解表、温里等药物。这种现象体现宋以前医家治痹以顾护正气为本,灵活施治的特点。3.从具体医籍来看,秦汉时期各医籍治疗痹证组方以辛散温通为主,理论不断细化深入。魏晋隋唐时期,逐渐出现以补肝肾、行气血等为特点的治痹方剂。各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痹证治法日益丰富。
其他文献
文章研究夏季最热月的微气候变化,选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进行3 d的实测分析,并结合环境实测,进行微气候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大树木对林荫道的降温增湿作用较大;针对上午时段的绿化不足的林荫环境,植物可以通过蒸腾效应起到明显的降温功能;与开放式林荫空间相比,封闭式林荫空间可以提高约8%的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约3℃的环境温度,为今后校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科研实验平台是服务医院、高校乃至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文章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痹病学科研实验平台为例,阐述了中医痹病学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与管理举措等,初步探索了中医痹病学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以期为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管理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阿是穴在针灸临床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循经取穴及针灸补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介绍阿是穴诊疗客观化的理论依据及现有技术方法,提出通过感觉定量测试测定阿是穴温度阈值及压痛阈值,辨别阿是穴“寒、热、虚、实”病理特性,从阿是穴疗法选择的精准化、阿是穴镇痛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及阿是穴镇痛机制研究的差异化3个方面,探讨阿是穴客观化诊疗方案的可能性,以期为中医针灸现代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目的:观察阿是穴苍龟探穴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Adhesive Capsulitis,AC)的临床疗效,探讨此方法是否优于常规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为临床上治疗A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AC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取穴均为肩前(患侧)、肩髃(患侧)、肩髎(患侧)、肩贞(患侧)、阿是穴(患侧)、曲池(双侧)、阳陵泉(双侧),其中
学位
<正>心悸是指因外感或内伤引起的,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早在《伤寒论》中就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89的记载,可见运用经方治疗心悸历史久远。临床发现,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病毒核酸转阴之后,心慌症状仍持续数周乃至数月。西医常将其归为心律失常来治疗,部分患者担心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辨证模式多注重关节症状,而对本病的进展性和关节外并发症缺乏足够的重视。从六经论治RA能够整体、动态地把握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本病始于厥阴,此时风毒内盛而伏于筋膜为核心病机;风毒还可上攻于眼目、内犯于心包,成厥阴变证。随着疾病进展,风毒渐入太阴,可上侮于手太阴肺金,亦能横逆犯于足太阴脾土。疾病后期,筋骨相连,子盗母气,足厥阴风
期刊
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发病率高,有进展为恶性心律失常而引起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本,基本方选自拟养心舒脉方。方师临证根据病情进展分3期辨治本病:早期责之气血不调、营卫不和,治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在养心舒脉方基础上适增调和营卫药物;中期病机多为瘀热相搏、血脉壅滞,治以化瘀活血、清热凉血,在养心舒脉方基础上合用化瘀清热药物
期刊
发源于锡澄地区的龙砂医派,历史悠久,学术特色鲜明,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派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经方的运用:临证注重方证相应、药证相应、辨别经方体质;完善咽喉诊、脐腹诊,作为经方辨证使用之依据;活用六经辨证与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使用;以经方方证指导针灸治疗,针药相合而用,拓展方证使用范畴,提高临床疗效。
期刊
本文以自建《红星照耀中国》小型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工具Wordless进行数据检索和提取,分析董乐山和王涛两个中译本的译者风格考察指标。笔者通过分析两个中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平均句长、词汇密度、词表和形合度,以及译者注等语言与非语言表征,结合部分实例探究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并总结翻译风格不同的原因。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时受个人阅历、读者群体、研究领域以及对翻译的理解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恰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其中强调“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在习题内容的设计方面要求关注数学的本质和通性通法,并且从不同学习情境、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作业方式的需要,对习题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科类的数学课程学习中,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数学单元作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对初中数学单元作业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