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硅基材料太阳能电池前电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维硅基材料(硅薄膜、硅纳米线、硅纳米点材料)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潜力,因而受到研发人员关注。短路电流密度(Jsc)是表征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Jsc可通过电池活性层厚度的增大以及陷光结构的应用而得到增加。然而,Jsc同样受透明前电极影响。首先,前电极的透光率会影响电池活性层的光吸收。其次,前电极的电学性质会影响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前电极对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最近有报道在硅纳米线和PEDOT∶PSS的杂化太阳能电池中,将金栅网取代铟锡氧化物(ITO)为前电极后,电池的转换效率翻倍,由6.0%提高到了13.2%,但对于电池这一显著改善机理并未作深入讨论。本文首先研究透明前电极对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探索电池效率翻倍的内在机理。然后研究与前电极接触的p窗口层对电池Jsc的影响。具体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部分:  1.通过AMPS-1D(On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Micr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Structures)模拟研究了前电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1)前电极功函数主要影响电池的填充因子(FF);(2)前电极透射率主要影响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Jsc);(3)漏电电流主要影响电池的FF和开路电压(Voc)。  2.基于上面的讨论,研究了将ITO电极替换为金栅网电极后,硅纳米线电池效率由6%增加到13.2%的物理机理。提出电池效率翻倍的主要原因是前电极和硅纳米线之间漏电通道阻断以及前电极透过率的提高。  3.前电极和电池窗口层p层接触,该接触界面对电池的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优化前电极时需要考虑p层的影响。首次研究了p层纳米硅带隙宽度(Eg)对电池Jsc的影响。发现当Eg最优时Jsc达到最大。实验表明最大Jsc是暗电流和光生电流相互平衡的结果,提出暗电流是由p层缺陷态和p/i界面势垒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优化p层来降低p层缺陷态密度和p/i界面势垒,进而提高电池性能。最后,通过对p层Eg的优化,太阳电池的Jsc相对提高了6.6%。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快速热退火(RTA)工艺在Pt/Ti/SiO/Si衬底上制备出不同择优取向的掺铕Pb(ZrTi)O铁电薄膜(记为Eu-PZT).系统研究了薄膜制备工艺对Eu-PZT薄膜相形成和择优取
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催化重整将生物质热解挥发物转化为高品质气体产物,是生物质能转
近年来,绿色环保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室温磁制冷因其高效、节能、噪声小、不产生温室效应等优点,成为一种最有希望替代传统气体压缩制冷的绿色环保新型制冷技术。目前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施肥是保证农作物获得高产及高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资源丰富的泥炭为原料,通过适度硝化等技术处理,得到一
道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该地区的道路交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看出,道路对于促进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民众的出行和物资交流有着
Ni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其优异的高温性能,令它成为发动机叶片的主要材料。当它在高温服役时,其内部微观组织会发生如下变化:γ相的粗化与筏化;碳化物的退化;TCP相的析出与转变等
该文以激光表面改性技术与超塑扩散连接技术结合为基础,构造新型连接技术,并以此技术为背景,系统研究合金拟连接表面激光表面改性组织的超塑扩散连接规律及特性.该文所构造的
在分析筒形件传统的拉深方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指出对其采用液压拉深的必要性.针对筒形件拉深主要失效方式为法兰部分起皱和筒底拉破的特点,在对现有液压拉深方法的特点及存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及无线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电子微器件的功耗降至只有几十微瓦,这使得利用压电材料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转换为可利用电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
通过环氧树脂E-44、E-51和胺类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砜(DDS)、4,4`-二氨基二苯醚(DDE)、乙二胺(EDA)嵌段改性共聚,研制适合耐高温覆铜板用环氧树脂固化物.为了提高固化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