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根植于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是基于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研究之上。翻译活动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应从传统的字面翻译过渡到文化翻译,应转向学科意义上的跨文化的翻译研究。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词汇蕴涵的文化意义极其产生的文化联想意义大不相同,语言、词语中蕴涵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成为翻译的难题。文化因素影响和制约了翻译,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 翻译活动的目的之一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翻译的社会功能。译者应把翻译看作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时时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对原文文化含量比较高的词语处理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词语中的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译文既要保持原文的风貌,最大限度的传达原文特定的内涵,又要顾及读者的接受习惯,实现文化交流的功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译者有责任尽可能将中国的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处理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本论文认为,在采用语义翻译的同时,为了达到文化交融的目的,我们更应采取交际翻译。本文提出了添加、加注、替代、调整、删减等交际翻译策略。译者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风貌,促使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在对话中得以交流,这在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翻译活动促进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的使命也因此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