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观察者来说,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一部分可以产生记忆。有些信息的记忆可以有意识地提取(外显记忆),有些虽不能有意识报告,信息的提取却可能会对未来特定任务自动产生影响(内隐记忆)。外显和内隐记忆常常共存。研究者常常通过间接测量如词干补比、偏好判断等任务,来分离内隐记忆。 Chun和Jiang(1998)提出一种新的内隐记忆范式,揭示了背景线索效应的存在,并用Logan(1988)样例理论来解释其记忆机制。认为:该效应的记忆是机械的、基于样例的具体图像(snapshot)的记忆。然而,背景线索效应的记忆会不会可以不拘于图像而是可以采用抽象的、灵活的形式呢? 对该问题的实验探讨,一个理想的范式是考察观察者在学习一个三维场景后,能否把他的记忆应用到从新的视角来搜索同一场景。如果背景线索效应的内隐记忆是机械的、具体的图像记忆,那么,视角变化会破坏背景线索效应;反之,如果该效应的内隐记忆是抽象灵活的,那么,背景线索效应将不会受到视角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将探讨这个问题。 本论文包括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均采用三维真实场景作为实验材料,使用2(场景类型:重复,新异)×35(学习阶段:1~35)×2(视角变化:0度,45度)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视角变化为被试间变量。实验1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场景的朝向和物体不同的属性),测试背景线索效应是否在45度视角变化后得以保留。实验结果发现,场景发生45度的视角变化后,被试仍能够显示背景线索效应。实验2(只保留场景朝向的信息)和实验3(只保留物体不同的属性信息)中,有选择地去除某些线索,从而考察哪些线索是背景线索效应在新视角得以保留的必要条件。实验结果发现,场景朝向信息或是物体不同属性信息,任何一种信息单独存在时,场景视角发生45度变化后,背景线索效应都不能保留。 最后,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 (1)提供充分的线索(场景朝向的信息和物体不同的属性信息),场景发生45度的视角变化后,被试仍能够显示背景线索效应。 (2)场景的朝向信息和物体的不同属性信息,二者在非视角依赖的记忆表征中缺一不可。 (3)背景线索效应的记忆是内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