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一直为“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而困扰,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尝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答案,作为中国社会组成部分的基督教人士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之中。罗运炎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具有基督教理念和现代学术知识。他对建设何种国家提出个人的见解,并在实践层面做出切实的努力,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基督教及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所展现的深远影响力。罗运炎是民国时期教会以及政府方面的双重精英。在教会领域,他是在华美以美会的副会督,并担任中华基督教协进会的主席。在教会的文字事业方面他作出过重要贡献,担任过中华基督徒文学会的主席。他还主编《兴华》和《青年友》两份教会报纸,并担任《教务杂志》的编辑会成员。在世俗政治领域,他担任过两届立法委员,并成为行宪后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同时,他还是一名出名的社会活动家,在中国的禁毒事业上有杰出贡献,并担任过中华慈幼协会的副主席,呼吁改良生活,建立健全的社会。纵观罗运炎一生轨迹,可以说近代各种社会改良思潮尤其是“基督教救国”的思潮是罗运炎的救国理念以及改良社会思想萌生的重要背景。罗运炎具有政治精英、教会领袖、社会活动家三种身份,他在三个不同的领域中采取不同姿态,展现出既复杂又层面分明的身份特征,但从他在这三个领域中所做出的贡献看,其中存在一条极为清晰的主线,即基督教的理想和信念始终贯彻其中。罗运炎所秉持的不是一种空想的社会改良理念,他的主张皆有现实的依据。其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基督教理念,其外在形态就是西方的现代文明。不过,历史留给近代基督徒人士的选择空间并不大,罗运炎改良中国的理想最终归于失败。他的努力和奋斗也是那个时代教会知识分子淑世情怀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