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脊椎动物Kv2基因A至I RNA编辑位点的鉴定和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NA编辑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意义仍然是一个谜团。本研究从约占动物界总种数85%的节肢动物门出发,通过基因组序列与RT-PCR序列的比对,鉴定Kv2基因第二外显子A至I RNA编辑靶位点。结果发现,尽管各物种所在纲和目不尽相同,进化年代上也相差甚远,但是却有三个编辑位点Y/C,S/G,I/V是非常保守的,表明这种修饰对蛋白质的功能是有重要作用的。不仅如此,同一个目或同一个纲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往往会共享一些编辑位点,同时保留一些自己特有的编辑位点。   A至I RNA编辑酶ADAR作用的底物一般认为是由外显子与其下游内含子的一小段序列回折形成的双链RNA,而根据本研究对节肢动物门中模式生物家蚕(Bombyx mori)、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二级结构的预测,发现这些物种Kv2基因的exon2这段序列自身就可以形成完美的RNA编辑结构。由此运用细胞转染的方法建立了一套体内编辑系统来验证这一预测。结果显示果蝇的Kv2基因片段发生编辑,但家蚕和意大利蜜蜂的不能被编辑。继而我们推断果蝇的Kv2基因编辑是由exon2自身形成二级结构介导的,而家蚕和蜜蜂的Kv2基因编辑需要除exon2以外的片段辅助形成二级结构介导。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重新预测出了家蚕和蜜蜂ECS序列(编辑互补序列)。
其他文献
p-石竹烯醇是FDA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和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p-石竹烯醇的制备通常是由p-石竹烯在浓硫酸和氯代醋酸等液体酸催化下进行水合。这些催化剂在该水合反应中除了催化效果不理想之外,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腐蚀比较严重,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液体酸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也要带来大量的能耗。新型催化剂如H-p分子筛、杂多酸等存在着催化剂制备复杂、反应
目的 探讨几种修复全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 方法 原位再植一期修复全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11例23指;游离腹部皮瓣一期修复3例6指,二期l例1指;第二趾甲皮瓣一期修复9例13指,二期修复1例2指. 结果 再植组15指成活,8指坏死.游离腹部皮瓣3指顺利成活,3指坏死.第二趾甲皮瓣13指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7年,平均随访2.5年.修复手指外形较好,质地良好,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足
会议
学位
邻菲啰啉芳杂环衍生物具有离域大π共轭体系且通常具有电子给体-受体单元同时邻菲啰啉可以作为螯合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基于邻菲啰啉拓展合成的衍生物在配位化学中备受关注,在有机和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O/PLEDs)、太阳能电池、光电导材料、光伏太阳能电池和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光敏性的噻吩单元引入邻菲啰啉,通过与稀土离子及其他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将三者相结合,有可能得到发光性能更好的发光材
目的:探讨姆趾腓侧侧方皮瓣修复第二趾甲背皮瓣供区创面的临床效果,减少和预防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第二趾甲背皮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采用姆趾腓侧侧方皮瓣转位修复10例,姆
目的:探讨游离姆趾C形皮瓣修复拇、手指半环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2007年8月,对8例拇、手指半环形皮肤缺损患者,采取游离姆趾C形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缺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消除一切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
目的:探讨应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应用掌指背V-Y推进皮瓣修复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设计应用指背神经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