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集体记忆中的斯大林形象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这个词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一个完全内在的现象,它属于生理学的范畴。但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他第一个指出,记忆应该处于社会文化的框架之内。根据他的理论,集体记忆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社会制约性和选择重构性。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记忆”概念。他把文化记忆分为交际记忆和文化记忆。而他的妻子,法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大大丰富了文化记忆理论,她在记忆与遗忘的基础上对文化记忆做出了存储记忆和功能记忆的区分,并着重强调了功能记忆的动机。目前,虽然对于“集体记忆”或者“文化记忆”理论的研究不少,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相对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斯大林是20世纪影响最大,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不同的时期里他在俄罗斯集体记忆中的形象是不同的。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角度入手深入探究俄罗斯集体记忆中斯大林形象的重构,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新课题。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在阅读和分析了不同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和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俄罗斯集体记忆中的斯大林形象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出斯大林形象在俄罗斯集体记忆中重构的原因。本论文经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斯大林在世时,人们颂扬他,而对他的颂扬体现在了当时的文学作品里、雕塑里、电影里、音乐里以及很多其它的地方。但是斯大林逝世后一直到20世纪末,尤其是在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他在俄罗斯集体记忆中的形象被重构了。斯大林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当时在苏联掀起了两次去斯大林化的浪潮,目的是为了克服个人崇拜以及改革斯大林执政期间在苏联建立的政治体制和思想体系。而在21世纪,斯大林在俄罗斯集体记忆中的形象再一次被重构了。近年来,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更多地谈论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虽然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不是完全正面的,但比起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人们的思考更加理性与辩证。斯大林的形象在俄罗斯集体记忆中进行重构的原因就在于,集体记忆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它在对过去进行重新建构。集体记忆的重构是为了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最典型的就是政权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文章先通过介绍指标分析法以及容量规划思路进行理论分析,再经深圳联通WCDMA现网实际验证,指出了指标分析法能较全面和准确地体现网络容量增长后的实际扩容需求,有效保障网络性
啤酒是长盛不衰的国际饮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世界啤酒产量保持持续增长。不仅如此,亚洲尤其中国啤酒的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啤酒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而我国啤酒行业的持续
以兴宁市茶林场为点 ,对引进的乌龙茶良种进行了优质、高产、高效试验研究与推广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文中就此作了总结
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需要设计高效、稳定和可扩展的体系结构与开发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LBS体系结构(WS-LBS),并设计了WS-LBS系统框架,实现了空间信息服务的构建与发
要打造具有现代化特色学校的目标,就必须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学校特点,依据学校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发展目标,然后再依目标制定行动计划纲要,并有效落实在教学行动之中。一所
<正>2013年10月以来,成都市武侯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了"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厘清社区"两委"职能的倒逼机制已
目的了解广西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耐药谱,探讨广西结核病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了解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及其分布情况,结核分枝杆菌成簇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结核分枝杆
琦君散文中,最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文中散发出来的浓浓感情,本文从她文章里流露的情感角度出发,探讨琦君散文中结构特色。
陈修园是清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近几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缺乏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体探讨。而且,陈修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