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氮补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8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小麦高产栽培中大量投入氮肥引起的土壤板结、肥效降低等突出问题,本实验于2013-2015年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设自然降水(W1)、适量补水(W2,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5%)、充足补水(W3,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85%±5%)3个水份处理和不施氮(N1)、减氮(N2,195 kg N·hm-2)、高氮((N3,270 kg N·hm-2)3种氮肥水平,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减氮对小麦群体质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氮素的积累和分配、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减氮补水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各处理群体的分蘖数随着生育时期推进逐渐升高,拔节期最大,而后迅速降低。灌水条件下(W2、W3)分蘖数均是随施氮的增加而增加,高氮处理(N3)拔节之前群体最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至成熟期N2、N3处理差异不显著,减氮补水(N2W2)处理显著提高了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LAI)呈现单峰曲线,孕穗期时达到高峰。N2W2处理孕穗期叶面积指数最高,灌浆期下降速率最慢,高值(大于7.6-7.9)持续期较高氮和无氮处理延长3-4 d,且两个年份的光合势分别比N3高3.6%和3.7%,灌浆期明显改善了群体的光照环境,在距冠层顶部20-30 cm处光合有效辐射(PAR)较高氮补水(N3W2、N3W3)平均高34.45%,透光率提高10.8%;2、减氮补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适量补水(W2)时减氮(N2)和高氮(N3)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且在灌浆期叶绿素a+b量和光合速率最高.在W2和W3条件下,减氮处理(N2)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光响应曲线逐渐上升的幅度均高于其它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光响应曲线下降的幅度也大于其它处理,表现为N2>N3>N1。N2W2处理的旗叶光合参数在开花期最具优势,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33.20μmol CO2·m-2·s-1,光饱和点(LSP)达1507.4μmolm-2·s-1,平均分别比其它处理提高14.5%和1.2%,而光补偿点(LCP)最低,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潜能。3、减氮补水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转运及利用影响地上部营养器官(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逐渐增多,开花前达到高峰,花前茎叶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量随灌水的增加而增加。W1、W2条件下花前茎叶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花后同化物向籽粒输入的量均是N2处理的最高。W3条件下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对籽粒贡献率是N1处理的最高。N2、N3条件,茎叶花前贮藏干物质运转率、开前花干物质运转量对籽粒贡献率均表现为W2>W3(除N3条件下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却是W3>W2)。不同水分条件下营养器官氮素运转量表现为施氮处理的显著高于不施氮的,氮素的转移率随施氮的增加为增加(除W1条件下表现为N2>N3),而N2、N3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是随施氮的增加而减小(除W3条件下氮肥农学利用率表现为N3>N2)。N2条件下,氮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变化表现W2>W1>W3、氮肥偏生产力、收获指数表现为W2>W3>W1;N2W2处理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较高氮补水(N3W2、N3W3)分别提高10和15.33个百分点。4、减氮补水对小麦旗叶的衰老影响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旗叶功能期内SOD活性、POD活性及MDA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旗叶SOD活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表现为N1>N2>N3,但花后7d后N2和N3差异不显著。旗叶中POD活性呈单峰曲线,花后14d最高,而后急剧下降,W1、W3条件下下降的幅度表现为N1>N2>N3,W2条件下N2处理却降低的最小。由此可见,灌水施肥处理旗叶SOD、POD酶活性下降的幅度降低,尤其是灌浆后期W2N2处理维持较高的酶活性,这对于保持旗叶功能延缓衰老起着积极的作用。旗叶功能期内MDA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W1、W3条件下上升的幅度表现为N1>N2>N3,W2条件下表现为N1>N3>N2。5、减氮补水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W3处理。W2条件下减施氮肥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较两年度灌水条件下N2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其他处理提高14.5%,穗数有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W3条件下,穗数均明显高与W1和W2的处理,而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在2013-2014年度以N2处理较现优势,2014-2015年度以N3处理较现优势。N2条件下,两年的穗数均随灌水的增加而增加,且W1、W2、W3之间差异显着。N3条件下,穗数、穗粒数以W3最大,而千粒重以W2最高。
其他文献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是居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第四大谷类作物,也是遗传学研究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之一,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以及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大麦的营养保健价值日益重视,大麦育种研究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起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野生大麦具有很多优良基因,在大麦育种研究中的潜力巨大,因此倍受国际大麦科技界的瞩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材料华0
真定,即历史上的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蜀汉名将赵子龙便是诞生于此。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直到公元1723年,为了避
期刊
近期,我国积极开展了“中国梦·赶考行”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对于共产党人思想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将赶考精神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开展这一宣传教育活动的过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要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受干旱的影响非常明显。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选育抗旱的优良品种,筛选优秀的种质资源、探明马铃薯抗旱的机制、发掘和利用抗
2017年2月19日至20日,在立春过去不久在的北京,成了手风琴音乐飘荡的季节;在姜杰钢琴城音乐舞蹈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你都会感受到那充满艺术魅力的手风琴律动的气息。由姜杰钢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条锈病菌专化性强,生理小种变异快,抗病品种在大面积推广后,常因抗源单一而较快的丧失抗性。实践证明,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而寻找新的小麦抗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是小麦抗条锈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农艺性状良好,对目前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具有良好抗性的体克2号新种质为材料,与感病品种辉县红进行杂交,构建了F2分
本文介绍了角色扮演游戏,通过对现有角色扮演游戏中非玩家角色行为模式的分析,探讨了非玩家角色与玩家角色的交互行为模式。
中国地处亚洲板块并与太平洋交界,水是重要的生态构成要素和生命本源。江海之滨又是水文化的发祥地,自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笔者,通过切身的观察、田野的勘查和对文献资料的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allows the removal of flat or sessile lesions,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and carcinoma of the colon or the rectum limited to
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整个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