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抗战史剧中的日本文化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古代主要是日本文化、文学受到中国文化、文学的泽被。而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一种复合的形态,这种复合形态的文化对于不同特质的文化思想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加之文化交往的双向性,近代的中国文学就受到了日本文化、文学的诸多影响。特别是对于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众多新文化运动的战将来说,日本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创作中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中日文化冲撞化合最为丰富的个案实例,他的一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嬗变的一条主要线索。郭沫若关于学术文化的思考始于留学日本时期,众所周知,他也是现代文学家中在日本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无论从创作经验、写作素材、审美追求还是人格精神上,郭沫若都全面地接受着日本文化的浸染。可以说,从郭沫若前期的诗歌、小说、到抗战时期的戏剧,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化研究和活动,日本文化对郭沫若的影响都是整体的、多元的、深刻的。因此,我们应从作品的文化意义、哲学意义、审美意义等多方面来探讨郭沫若的所有作品,即使是对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本文就是从一个新的观照角度,去重新审视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所写的历史剧,从而揭示出这几部史剧的新的价值。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日本文化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影响。首先是坚实的创作基础。在日本生活的二十余年,给郭沫若的史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创作的选题方面看,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郭沫若在日本的学术研究也为他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从人物塑造方面看,在日本接触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特别是日本夫人安娜,是郭沫若创作中众多女子的原型)使郭沫若史剧中的人物形象极其鲜活。在民情风俗方面,日本所保存下来的中国古代特色和风俗民情,使郭沫若在创作戏剧时把环境描述得真实而准确,并带有浓浓的中国古风,十分值得品味。在对历史剧结局的处理上,郭沫若在剧作中展现出了自己对悲剧结局的一些独到的理解。首先是对樱花性格的发挥,樱花的枯荣代表着日本整个国民乃至民族的精神,郭沫若借鉴了这种精神,并把它用在历史剧创作中。因此,剧中人物多在最青春、最富于活力的时刻写到他们的死亡,就像樱花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落一样。其次,正因为艺术形象的这种灿烂的毁灭方式,使得剧中的死亡具有了更深的涵义。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是对更高的生命形式和价值的追求,这种形式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死亡,展现出艺术形象永恒的魅力。再次,婵娟历来被认为是“道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针刺对周围性面瘫兔面神经核NGF表达的实验研究,揭示针刺促进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理,发现新的针刺作用靶点,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远场涡流(RFEC)技术作为电力和化工部门管道日常检测和维护手段,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详细阐述远场涡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二维轴对称与三维缺陷尤
企业是产品市场的主体,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主体;它不仅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大有作为。在我国,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关注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行为和作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
目的 了解足癣的流行及成都地区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将临床症状典型、镜检阳性的标本于沙氏琼脂培养基中培养 ,根据菌落生长快慢、菌落形态、颜色及镜下结构等特征进行菌
高校法治构建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框架之中,是二者法治理念与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演,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法治诉求,标志着高校新型治理格局的生成。本文通过对于高校法治
本文以“两个三角”为研究视角,运用原型范畴和语法化理论,界定了“语气副词”这一术语,并确定了语气副词的研究范围;对一些边界不清的词进行了归类,并具体阐释了这样归类的
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方兴未艾,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已初露端倪。其高质量、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传输目标令人神往。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传统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显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对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改进医院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所医院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项目的满意度情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