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云芝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azzi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腐真菌云芝(Corilus versicolor)为担子菌(Basidiomycete),多孔菌科(Polyporales),栓菌属(Trametes)是世界性分布的菌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地区。云芝代谢产物种类多,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其云芝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以及防止心血管硬化等多种功效,所以近年来国内对于云芝的研究多集中在云芝多糖和云芝糖肽方面。而对于云芝发酵所代谢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少。所以本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对云芝(Corilus versicolor)化学成分
其他文献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而良好的受体及植株再生体系是转化的重要前提。本试验对自交系综3、综31、连87、齐319、H04-36、旱21、Mo17以及连87与综3、综31、H04-36和齐319的杂交F1的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愈伤组织培养受基因型的限制,也受培养基和诱导激素的影响;综31×连
学位
麦醇溶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40 %~50%,决定着面筋的延展性,其中,γ-醇溶蛋白占其总量30%。目前,大多数人认为γ-醇溶蛋白对小麦面粉品质即有正向作用又有负向作用,没有较为一致的论断。此外,对于γ-醇溶蛋白功能的研究主要基于蛋白质亚基频率的统计推断,这种方法对确定单个γ-醇溶蛋白亚基品质效应还不太准确。20世纪8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等国开始使用体外微量配粉方法检测麦类贮藏蛋白的功能,他们将外源蛋
学位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黄色素(YP)含量是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小麦是陕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产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本研究利用功能标记PPO16、PPO18、PPO29、YP7A、YP7A-2、YP7B-1、YP7B-2、YP7B-3,对184份陕西小麦品种(系)籽粒内控制PPO活性(Ppo-A1和Ppo-B1位点)和YP含量(Psy-A1和Psy-A1)主效基因位点的等位变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于各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中,小麦与其它农作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因此杂交小麦的研究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交小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未走向大规模生产,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小麦的种子繁殖系数低。多子房性状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特殊性状:小花内有2-3个雌蕊、3个雄蕊,结实比
学位
核蛋白(Nuclear proteins)定位在细胞核内,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及信号传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建立的核蛋白筛选系统(NTT)对大豆(铁丰8号)干旱处理5h的cDNA文库进行了筛选,经过筛选获得多个候选克隆。其中一个克隆带有锌指结构域,命名为GmRZFP1。对GmRZFP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亚细胞定位、表达模式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经
学位
波兰小麦( Triticum polonicumL.,2n=4x=28=AABB )属四倍体小麦裸粒栽培种,具有穗大、粒重、品质好等许多优良农艺性状,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达18%以上,是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重要遗传资源。本文对波兰小麦×中13杂交后代110个株系进行了细胞染色体数的观察,并研究染色体数变异对部分性状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一PAGE)技术对波兰小麦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也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花药培养的研究与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小麦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花药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及成苗率较低,则一直是花药培养技术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花药培养技术为农业发展服务,应加强对小麦花药培养力的基础性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小麦花药离体培养的最佳接种时期是小孢子发育在单核中晚期,这一时期的花药培养出愈率最高。而目前,前人的研究
学位
本文依据国际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对采集于西藏的32份种质材料进行了种子品质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评价其自然状态下发芽特性及其利用价值;并对其中的11种材料,通过聚乙二醇-6000(PEG-6000)渗透胁迫法和幼苗根系曝露干旱胁迫法分别研究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反应动态变化,以评价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和相对抗旱性,从而为西藏野生牧草种质的整理、保存利用提供科学
学位
目前,小麦杀雄剂途径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而简捷的途径,大量实践表明,它可以把杂交小麦育种的起点建立在小麦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上。在众多小麦杀雄剂中,杀雄剂SQ-1有杀雄彻底、品种间互作效应小,且对植株农艺性状、雌蕊育性和杂交种籽粒品质无负面影响等特点,是目前较为优良的化学杂交剂之一。然而,其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机理还尚不清楚。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更好的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
学位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在自然界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母性遗传现象,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其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特别是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一直是摆在众多杂交小麦育种者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前人研究表明,小麦CMS与线粒体直接相关,而探索和研究线粒体DNA(mtDNA)与CMS的关系,成为了当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热点。本研究以具有相同核背景而细胞质分别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