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处理对不同氮素吸收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2011~2012年以15个不同氮素吸收利用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1,常氮N2和高氮N3)、5个不同施氮时期(基肥JO,基肥+基肥J1,基肥+分蘖肥J2,基肥+促花肥J3,基肥+保花肥J4)共9个氮肥处理,于抽穗期测定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叶面积,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率等性状,用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高低分为氮素高效吸收型、氮素中效吸收型、氮素低效吸收型等3类,研究不同氮肥处
其他文献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河南省小麦播种总产占全国总产的近50%。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监测小麦的种植面积、生长情况,及时准确地预估算、预报小麦产量,能够加强小麦生产管理,优化种植空间格局,进一步发挥其生产潜力。同时对国家调整粮食储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宏观经济计划和科学合理的粮食政策,以及商品交易估价提供着重要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随着航天
学位
本试验以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新选8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Griffing方法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对来自8个自交系的植株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选择的8个自交系中,从穗长、穗重、穗行数、穗粒数和穗粒重等性状分析,自交系2711、2713及2716在穗重、穗粒数和穗粒重方面明显高于其它自交系,具有培育出高产品种的潜质。但自交系2716秃尖
学位
本试验所选用的材料为温带四大系统的骨干系和改良系。设计方法为增广NCⅡ。对改良系的株高、穗位、百粒重等重要产量性状经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发现温带材料与改良系杂交,配出组合的优势值是151.8%,杂交组合优势表现值最大。2、配合力测定试验发现,改良系中D29和D885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很高,其余参试自交系的值低。3、对组合杂优模式试验发现:根据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
学位
本课题在河南储粮生态区的高温高湿季节对新收获小麦进行同温通风降水试验,研究了不同通风风速对新收获小麦的水分、微生物活性、储粮害虫分布情况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初始水分为16%的小麦在0.06m/s、0.04m/s、0.02m/s的通风条件下,经过机械通风,平均水分由16.04%、16.00%、16.06%下降到13.05%、13.04%、13.17%;初始水分为15%的小麦在0.06m/s、0.0
学位
新收获的小麦在储藏初期品质变化不稳定,需经过后熟作用,各项品质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储藏稳定性也会有所提高。探明小麦在后熟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及其机理,进而采取措施缩短小麦后熟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新收获的济麦17、济麦22、济麦620709、郑麦366和太空6号5种不同筋力的小麦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储藏,测定储藏过程中小麦的籽粒品质、加工特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组分及结构、糊化特性及流变学特
学位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栝楼及天花粉资源,为天花粉的鉴别及天花粉质量标准提供数据参考,本课题采用跟踪采样观察的方式对栝楼根不同生长时期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天花粉多糖,天花粉蛋白,氨基酸)含量进行了观察研究及含量测定;并首次针对栝楼根膨大部位的形成及显微结构展开研究;采用永久制片法对栝楼根部组织结构进行制片观察和粉末鉴定;比较了不同采收期栝楼根,根茎,茎的形态变化;采用紫外比色法对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
学位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牧场进行,在黏土和沙土两种土壤上,以超级稻扬粳4038为材料,以300kg hm-1纯氮为基准,即100%(对照),通过氮肥减量设85%(+XM)、70%(+XM)、55%(+XM)与空白处理。系统研究XM(与尿素拌施)对水稻产量及节氮增效的效应,为水稻XM的应用及氮肥减量优化施用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蓄肥改土剂XM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①产
学位
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迅速上升: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93ppm,预测2050年至少达到550ppm。伴随CO2浓度上升,近地层空气污染物臭氧(O3)浓度亦在迅速增高:未来40年里,东南亚地区地表平均O3浓度将比现在增高25ppb。尽管高浓度CO2或O3对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水稻对CO2和O3协同作用的响应尚不清楚。本文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
学位
2011—2012年在泰州市姜堰区进行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播期比较试验。试验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选用当地适宜的品种类型水稻。对不同播期水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的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进而明确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群体生产力与生态生理特征,为该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的播期科学配套水稻品种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表
学位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前茬为小麦。以江苏省范围内适宜种植的23个早熟晚粳品种(系)为供试材料,设置0、10、12.5、15、17.5、20、22.5kg/667m27个氮素水平,研究供试品种稻米品质尤其是营养品质对氮素水平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品种稻米的加工品质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受到氮素水平的显著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