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方法研究 ——以吴起县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指南》评价指标和参数多、权重和阈值随意性大、未形成信息化标准等问题,依托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以吴起县为研究区,按照《指南》和短板-边际-风险理论两种方法开展了对比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双评价指南存在的问题,运用基于木桶-边际-风险理论的评价方法,丰富和发展了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其优点在于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突出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操作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2.基于木桶理论遴选的吴起县优势资源是石油,比较优势资源是土地资源和林草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是水资源。评价了吴起县资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其中,石油资源已探明储备量超过4.5亿吨,年产量550万吨,可持续开采80年以上;得益于退耕还林活动,吴起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林木绿化率达到45%,活立木中蓄积量超过190万立方米,可满足吴起县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土地资源可承载农业生产的最大规模为1920.28km2,可承载城镇建设的最大规模为203.00km2,目前处于安全承载状态;水资源可承载农业生产最大规模86.66km2,农业用水处于超载状态,可承载城镇建设最大规模为9.77km2,处于安全承载状态。3.完成了吴起县生态保护重要性及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其中,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总面积的34.1%,农业生产适宜区占总面积的10.29%,不适宜区占总面积的49.51%,城镇建设适宜区仅总面积的0.99%,不适宜区占总面积的94.75%。4.提出了三线划定与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建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6.11km2,建议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试点项目;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70.17km2,建议构建以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代表的“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城镇开发面积为11.07km2,建议打造产业高地、创新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吴起县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其他文献
为保证提高移栽机机械手行走速度的同时不失鲁棒性,选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并根据其动作时电流反馈、转速反馈、滤波、整流等多环节的传递函数简化模型设计了基于电流环和转速环的双闭环调速系统模型.引入BP神经网络自学习的控制策略,其中选取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取代转速环中的PI环节,并在Mat-Lab中采用S函数嵌套控制器模块的方式搭建了基于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比较加入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前后的双闭环调速系统响应曲线,优化后的模型超调量由4.3%降为0,过渡时间由2s以上缩短至2s,电机调速
目前,设施园艺生产中营养液或农药主要是在较大的水池中由人工调配,占地面积大,效率低,成本高,费时费力,严重制约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装备,主要由主泵、蠕动泵、EC和pH传感器等部分组成,可在灌溉的管道内进行配肥或配药,精度高,省时省力,现用现配,无需配备较大的水池.同时,设计了该装备的整体结构、控制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界面,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主泵和蠕动泵的流量精度分别为94.89%和96.69%,ec调控误差为0.68%,pH调控误差为1.42%,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为了适应现代化育种、植保及栽培管理的需求,高通量作物表型信息获取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作物表型信息获取平台的可扩展性、泛用性和使用灵活性,设计了一种自走式作物表型信息获取平台.平台车体采用框架结构,利用4台直流电机实现4轮独立驱动,并采用1个主控芯片和4个分控芯片的模式构建了控制系统;基于继电反馈法设计了在线自整定PID调控方法,实现了PID参数在线自整定和平台的运行速度控制,并进行了空载和地面负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空载和地面负载条件下,针对设定的不同速度,系统均可在0.169~0.468
目前,现有自走式大葱收获机由于缺乏有效的减阻方案,功率消耗较大,挖掘深度不足,难以满足章丘大葱收获的需要;清土和大葱输送技术不成熟,造成大葱的损伤率和含杂偏高,收获质量较差;收获流程设计不合理,联合收获程度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4 CZ-1型履带自走式大葱联合收获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单行大葱的限深松土、振动挖掘、土垡破碎、三级柔性夹持输送及平台收集等作业过程.该机可有效减小挖掘行进阻力,实现对包裹土壤的有效松动,降低损伤率和含杂率,有效提高大葱收获作业质量.为此,重点阐述了机具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零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化情况不甚明了.为此,在梳理以往秸秆资源量测算及利用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2013-2019年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科学确定秸秆籽粒折算系数,运用草谷比系数法测算主要粮食作物的秸秆资源量,为我国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规划提供借鉴和决策支持.同时,结合实际找出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山地非标准化柑橘园人工施药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固定喷雾系统对柑橘园进行施药作业.根据柑橘树的形态特征,研制了与之相适应的固定喷药装置,重点对喷头的布置和固定支架进行了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固定喷药装置喷药的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喷药系统喷药均匀性好,具有较好的使用经济性和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钢结构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地高层和大跨空间结构的纷纷兴建,对钢材强度和性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对钢结构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高强钢的研究更少。节点是钢结构中的重要部位,而高强钢由于伸长率较低,较难满足塑性设计的要求,强震作用下高强钢的断裂问题更突出。强震作用下钢结构的断裂属于超低周疲劳问题,其破坏性质属于典型的延性断裂。基
为了探究夏玉米中耕施肥机械化,设计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的精准定穴施肥试验机械,可以在600mm等行距的玉米田间完成两行的精准定穴施肥.该机包括行走机构、整体机架及电控机构,可升降及水平滑动调节的施肥单体机构、玉米植株探测机构及穴施肥距离保持机构等.其中,玉米植株探测采用自复位式行程开关实现植株的识别;施肥单体采用电磁式推拉杆、3D打印槽轮和鸭嘴等关键结构实现施肥单体的入土扎穴精准施肥;穴施肥距离保持机构采用自复位式行程开关与电推杆结合,实现了施肥单体的横向移动,保证扎穴点与植株合适的距离.初步试验表明:作
针对目前市场上缺乏小型、实用、成本低的甘蔗削皮机械化装置等问题,设计了小型往复式甘蔗削皮机,主要由动力源、机架、传动机构、甘蔗间歇旋转机构及削皮机构组成.利用曲柄滑块机构将电动机的旋转输出转变成削皮刀的往复直线切削和回程运动,间歇旋转机构实现甘蔗的间歇回转,与削皮刀的往复切削和回程运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甘蔗的削皮工作行程和削皮刀的回程.通过对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有限元分析及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装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削皮的平均干净度达到91.03%,削皮的总体效果明显,满足设计要求
首先,基于双目视觉和超声波测距介绍了农用四轴飞行器的障碍物感知原理;然后,基于整体框架和飞行器对避障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最后,基于机器视觉和超声波测距实现了农用四轴飞行器避障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当飞行器和障碍物达到设置距离时,飞行器能够快速进行悬停响应,并能及时进行避障操作,证明了农用四轴飞行器避障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