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和温度综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承受着各种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长期使用实践显示:沥青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使用性能受沥青路面温度状况较大的影响。车辆荷载对路面作用时间与汽车行驶速度有直接关系,随着车速增加,路面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少。虽然车轮行驶通过路面作用时间短,但在路面结构整个寿命周期内,累计作用时间是非常长的。周期性变化的路面结构温度应力和行车荷载的耦合作用,造成路面疲劳损伤破坏。
  研究从沥青路面结构实际受荷状况出发,考虑行车荷载与环境温度影响,建立与气象要素相关的沥青路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对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的温度进行了分析,结合云南省温度分区,以5℃为温度间隔,得到了云南省沥青路面温度分布。在12个温度区间中,一年的时间里,能引起沥青混合料性能恶化的温度时长只有不到9天,约72%时间里沥青路面温度处于10~35℃的温度区间里。
  根据高速公路车型分类方法,收集了云南省部分高速公路交通量资料,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三个不同典型区域交通特征的高速公路轴载出现频率,以单轴双轮组车载类型为基准,加权得到云南省20类轴载所占比例,得到了代表不同轴载特征的高速公路轴载谱。
  研究了层间黏结随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规律,层间黏结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60℃的黏结性只有20℃的9%,得到了层间黏结随温度变化的表征方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0、20、30℃),采用四种应力比(0.5、0.4、0.3、0.2)水平,采用间接拉伸试验方法,对SMA-13、AC-20、AC-25三种沥青混合料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了沥青路面疲劳破坏规律,得到三种典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破坏方程。
  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不同轴载等级水平下力学响应分布规律。随着一天中外界气温的变化,道路结构温度应力均有所变化,路面层温度应力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向由高到低的转变,路表层温度应力变化最大,增长了3.69倍。考虑层间黏结变化,在温度和行车荷载耦合作用下,道路结构温度应力状态发生着变化,经历了从受压到受拉的转变,面层底部应力始终处于应力峰值,比单纯荷载作用下应力值高出30%以上
  基于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对不同轴载等级、温度区间下的沥青路面疲劳作用次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不同温度分区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结果显示:云南省不同区域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相差较大,有3个区域沥青路面预估使用总寿命大于设计使用年限,滇西南夏炎热冬温区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只有夏凉冬寒区的60%左右。
  层间黏结状态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影响显著,层间黏结从完全连续到完全光滑,云南省各温度区沥青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均出现大幅度的折减,平均折减率达到81.07%,最大折减出现在滇西南夏炎热冬温区,疲劳寿命由完全连续时12.03年减少到完全光滑的1.33年。
  研究通过还原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受载状况,综合采用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现场调查与交通量数据统计分析、室内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沥青路面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轴载分布下的疲劳行为,通过疲劳累积损伤指标计算,较为准确地预估沥青路面疲劳寿命,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准确度,为道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地面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民日常大量中短出行和轨道交通接驳的重要功能。但是,与轨道交通相比,地面公交存在路权不独立、舒适性不高、运量小、公交车头时距波动大、准点率低、运行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近些年来中国许多城市出现地面公交分担率逐年下降,轨道交通超负荷运行的现象。因此,保持公交车头时距运行稳定是提升地面公交车运行准点率与公交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研究构建协同环
学位
道路拥堵和停车难两大现象已经成为多数城市的交通难题:道路拥堵大大降低出行者在行驶过程中的驾车体验,并且增大在途的时间成本;停车难则体现在出行者无法预先知道在到达时刻是否有空闲停车泊位。对于商圈或者出行量较大的停车场,极有可能出现出行者在到达停车场时已无空闲泊位,不得不进行二次停泊,增加绕行距离带来的额外时间延误,同时在重新选择停车场时产生的巡游交通对路网中正常运行的交通流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将
每逢高峰时段,人流聚集量较大导致轨道交通的拥堵成为常态。通过对已掌握数据的分析,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客流预测,能够改善列车运营组织计划。随着轨道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以客流数据挖掘为基础的客流预测逐渐受到众多研究者青睐,但目前关于客流特性分析及预测大多是针对单维时间序列。单维时间序列的客流预测易受到突发事件、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客流预测精度并不理想。已有客流预测大多直接采用以
推进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利用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温拌再生是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沥青路面再生方式,但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集料黏附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再生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温拌再生混合料沥青-集料黏附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对不同RAP掺量(20%、30%、40%、50%、60%)的再生沥青进
学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高速公路和铁路高质量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是其中的主要构造物。目前,大跨径桥梁普遍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系,在桥梁服役期间,桥面铺装破损频发,进而影响行车与结构安全。由于钢桥面变形大、铺装层薄、剪应力大、环境温度高等因素,钢桥面铺装技术一直是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  本文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本构关系入手,对其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多个本构模型开展研究。通过
冷补沥青混合料是近年来国内新兴的一种路面坑槽修补技术材料,冷补料路面修补技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修补施工不受低温,雨雪季节等气候环境影响,修补工艺简便,开放路面交通早,正在逐渐得到路面养护市场认可,进入了扩大应用范围和推广普及的大好机遇期。然而,在冷补料推广应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冷补料成分太过冗余复杂,提高了生产成本,对冷补料生产技术要求高,从而导致市场冷补料售价过高,养护部门望而
学位
不论是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还是未来的全天候全区域的无人驾驶,每一次驾驶方式的跃迁,需要的就是智能检测算法的精进,可靠的交通环境感知在每一个环节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交通场景中,特别是占驾驶场景中极大比例的跟车场景,车辆以及车道线都是构成这些场景的关键目标,对于它们的检测研究则是关键技术。通过视觉传感器捕捉交通场景中的车辆及车道线可以大大减少检测硬件成本,同时随着计算机GPU算力的提升,逐步优
水铁联运作为先进的运输方式,将水路与铁路运输的优势有机结合,提供一体化的货物运输服务。作为实现港口与铁路无缝衔接的重要前提,解决港口与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水铁联运专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水铁联运专线建设投资为研究对象,旨在确定投资水铁联运专线建设的投资主体以及各投资主体的最大获益策略,从而加快水铁联运专线的建设,推动我国水铁联运的快速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①第一部分为核心理论
学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aja SAE China,简称巴哈)”从2015年开赛,到2020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场比赛。五年来,参赛车队数量逐年递增,每年报名车队都达到了上百支。本文以巴哈大赛赛车中的转向节变形、下摆臂裂纹为研究对象,对前悬架进行仿真模型建立、关键零部件极限工况静应力分析及优化设计、前悬架运行学仿真分析、主要定位参数优化及对优化后前悬架的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和评价。  本文所
学位
巴哈大赛要求参赛队伍必须自主设计制造符合要求的巴哈赛车。而多数参赛队伍是在校大学生团体,对车辆的设计制造方法都有一定的不足,从而造成参赛车辆在比赛过程中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出现失效问题。本文以某巴哈赛车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通过Simulation静应力分析、模态分析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虚拟样机仿真软件对优化后的关键零部件匹配进行验证,旨在改善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