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的眼动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已有很多,宏观层面多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微观层面多关注师生关系、在线学习,对于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的认知偏好不匹配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仍未受到足够重视,认知偏好为课堂教学的教育公平提供了研究视角。有关认知偏好的已有研究是泛学科化的,多从认知风格、视觉认知方面进行,而较少关注学科教学尤其是化学教学方面。化学三重表征是研究化学学习方式的独特手段,不仅能表征化学知识,还能表征学生化学思维,目前还没有结合三重表征与认知偏好的研究。本研究将化学三重表征与视觉认知偏好结合,通过研究高二学生在化学三重表征下的视觉认知偏好,为课堂教学提出建议,解决课堂教学呈现方式与学生视觉认知偏好不匹配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是指个体对化学三重表征视觉信息加工行为上稳定的一致性与其他个体间存在的显著性差异。其次,提出了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的模型假设:(1)被试存在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2)当被试对信息的认知负荷没有显著性差异时,其注视信息的眼动行为差异反映了该被试的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3)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与被试的学业水平和信息的呈现形式有关。再次,建立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的概念模型与操作模型。(1)概念模型: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包括初级表征的偏好和次级表征的偏好,次级表征的偏好包括转化优先性的偏好和转化中心的偏好两方面。(2)操作模型:初级表征的偏好通过首次凝视时刻这一眼动指标数据得到,次级表征转化优先性的偏好主要通过首次回视类型的指标数据得到,次级表征转化中心的偏好主要通过注视次数、注视时间、凝视次数、凝视时间、回视次数和回视顺序指标数据得到。最后,在模型假设下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主观测量法(PAAS量表)和生理测量法(瞳孔直径眼动指标)三种方法设计了认知负荷的控制与测量流程。在模型假设下,本研究编制、检验了实验材料并进行实证研究。参考人教版化学必修一、选修四教材及其习题设计并咨询专家后,修改形成初测实验材料,为保证被试均学过材料的氧化还原知识,选取C市S中普通班102名高二生进行初测,测得被试对实验材料的认知负荷,采用SPSS26.0分析初测数据,据初测结果修改材料以控制被试对实验材料的认知负荷没有显著差异,经专家咨询后修改形成复测实验材料并复测,最终据复测结果形成正式实验材料。根据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与学业水平和信息呈现形式有关的模型假设,正式实验对C市S中30名不同学业水平高二学生进行了3(学业水平)*3(三重表征信息)*2(实验材料的呈现形式)的三因素混合实验。其中学业水平为组间自变量,包括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三个组别;三重表征信息为组内自变量,包括宏观表征信息、微观表征信息和符号表征信息;实验材料的呈现形式为组内自变量,包括图片幻灯片和题目幻灯片。因变量为眼动数据,PAAS认知负荷自主评价量表得分。对正式眼动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当被试对信息的认知负荷没有显著性差异时,其注视信息的眼动行为差异反映了该被试的化学三重表征视觉认知偏好,这一偏好是多元的主体性的,它与实验材料的呈现形式、学业水平间存在关系。具体表现在初级表征偏好与转化优先性偏好受到实验材料呈现形式的显著影响,而次级表征转化中心偏好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不受实验材料呈现形式的影响;初级表征偏好、次级表征转化优先性偏好在不同学业水平学生间是稳定的,而次级表征转化中心偏好因学生学业水平而异。在完整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初级表征的偏好下暂时未生成知识间的联系,处于三重表征的初步习得阶段;当学生在次级表征的偏好下自行思考三种表征的关系时,就步入三重表征的转化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在脚手架的帮助下实现自我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当学生在次级表征偏好下以某种表征作为转化中心对比其它两种表征时,就进入三重表征的自动化阶段,此时已经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化学三重表征偏好与学业水平的关系能够评价被试群体整体的三重表征思维阶段,在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转化中心偏好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初级表征偏好、次级表征转化优先性偏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意味着该学生群体已过了三重表征思维的习得阶段和转化阶段、正处于三重表征思维的自动化阶段的分水岭。并非所有学优生一定达到三重表征思维自动化阶段,没有达到的学生在后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就会出现学习障碍,引发效果不佳或效率不高的学习结果。基于自我建构知识联系路径的主体性与多元性,企图所建立的最优化的单一三重表征知识发展路径的教学并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发展,从而影响微观课堂教学的教育公平。由此得到研究启示:(1)多种路径的教学情境下顺应学生的偏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2)最优路径的教学情境下强化学生的特定思维,采用先行组织的教学策略;(3)短期教学顺应偏好,长期教学强化非偏好;(4)依据群体所处的三重表征思维阶段,采用分层教学与小组学习。
其他文献
当前,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发展,固态硬盘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智能手机、服务器、个人电脑等场景。在固态硬盘的应用量不断增多的今天,各种电路噪声干扰为固态硬盘的使用带来了种种额外负担。在各种干扰之中,读干扰这一现象随着闪存单元密度的不断增高和读密集型应用不断增多,预计将产生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影响。读干扰的来源是对闪存块中单个页进行读取操作时,所有未被读取的闪存页被频繁施加高额电压,从而导致栅极内电荷异常泄露,进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活动有效性与完整性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课堂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低效率,能够指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紧凑、流畅、高效。好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得更加轻松、自如和优异,又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实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1世纪以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落实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而我国教育教学工作,长期受传统讲授教学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与化学学科在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中有着密切联系。而目前我国中学教学仍以分科课程为主,忽视了生物学与化学知识是相互渗透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科学观。在此背景下,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知识交叉教学得到了大力倡导。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交叉教学上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各种新型教学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的掌握课本当中的各种知识,还能够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实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正在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进行普及,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对这种模式十分推荐。通过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可以发现,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改革道路上引入新的思路,同时也让课程改革充满新的活力。“翻转课堂”,也被一部分学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标志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又一次推进。方案不仅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还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教学任务的焦点,并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大概念是指居于学科核心位置,代表学科本质的,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模型和方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大概念通过其强大的引领和解释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以及思维方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并积极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鉴于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纪录片的特性,纪录片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喜爱,因此是非常值得开发和利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在认知结构学习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决定了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必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就包含有问题解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富有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在特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引领作用,就不得不重视激发高中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在“选科”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科目的选科率较为落后,因此不得不重视对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研究。《政治生活》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的组成部分,对探究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政治生活》课为例对高中生思想政治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是思想政治学科任务之一。时下教育热点研学旅行对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还局限于学校课堂,不能更好的领会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与政策。高中研学旅行是学校传统课堂的延伸,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特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研学旅行对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件真实体验得到深化,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科内容。通过高中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