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实施“双碳”战略和绿色能源转型,电力电子设备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用电安全形势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挑战。一方面,电力电子设备过载能力普遍较弱,线路中具有过电流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应具备足够快的开断速度。另一方面,线路分布电容使得电力电子设备在高频脉宽调制状态下产生较大的对地漏电流(正常漏电流),容易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固态断路器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低压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实施“双碳”战略和绿色能源转型,电力电子设备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用电安全形势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挑战。一方面,电力电子设备过载能力普遍较弱,线路中具有过电流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应具备足够快的开断速度。另一方面,线路分布电容使得电力电子设备在高频脉宽调制状态下产生较大的对地漏电流(正常漏电流),容易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固态断路器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低压固态断路器及其相关保护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低压固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研究低压固态断路器过电流与剩余电流保护策略。基于电流热累积效应研究过载长延时与短路短延时的软件保护策略;研究基于硬件电路的短路瞬动保护方法。针对电力电子设备可能出现较大幅值正常漏电和较高频率故障漏电,提出一种由磁调制互感器与电磁式互感器组成的交直流剩余电流互感器设计方法,采用有源补偿电路抑制正常漏电对磁调制互感器检测的影响,并通过两种互感器输出信号的线性叠加,实现较大剩余电流测量范围与较宽测量带宽。(2)建立基于固态断路器的短路瞬动保护电路、剩余电流保护电路以及电压钳位电路仿真分析模型。采用电流幅值和电流变化率作为短路故障识别依据,搭建短路瞬动保护功能的电路仿真模型。利用反正切函数拟合铁芯B-H磁化特性曲线,建立磁调制剩余电流互感器仿真模型;同时,利用电磁式剩余电流互感器进行高频交流剩余电流检测并进行有源补偿,减小电力电子设备高频正常漏电对磁调制互感器的影响。此外,对RC电路、RCD电路、TVS二极管、压敏电阻四种钳位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选取压敏电阻作为固态断路器过电压抑制器件,同时分析了线路电感、压敏电阻阈值电压以及固态断路器动作时间对压敏电阻工作效果的影响,为其选型提供依据。(3)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进行了低压固态断路器的软硬件设计和试验验证。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交直流剩余电流互感器以及短路瞬动保护电路等,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以及剩余电流保护算法流程等。试验结果表明,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的动作时间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短路瞬动动作时间最短约为16μs。此外,还验证了交直流剩余电流检测电路在1 A电流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其最大相对检测误差为8%左右;同时交直流剩余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带宽达到DC~40 k Hz,能够满足电力电子设备剩余电流保护要求。
其他文献
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新型智能材料以其优异的输出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精密仪器、超声加工、海底探测和医疗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磁致伸缩换能器在高频激励下存在涡流损耗大、漏磁多和电磁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需要从换能器本体优化设计方面寻求解决。本文以磁致伸缩高频换能器为研究对象,以换能器在高频大功率下的应用为背景,对换能器的磁路提出了一个整体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非线性等效电路输出模型,设计并制作了一
预应力与纤维水泥基材料均可有效限制混凝土结构开裂,进而提高结构耐久性。为研究两者联合使用的力学性能与双重阻裂效应,研发了预应力混凝土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组合形成的新型功能梯度构件。根据ECC替换受拉区混凝土高度的不同,设计4组不同类型的功能梯度试件以及1组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并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预应力与ECC材料对
青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新时代青年工作要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党始终重视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推动构建党的领导、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五位一体”实施路径,不断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随着微型低功耗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其能源的供应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以电池为主的供能系统由于其定期更换和充电问题已无法满足需求。振动能量作为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能量,如何将其收集并转化为电能为微型低功耗电子器件供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磁性液体兼具磁性和流动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液体的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磁性液体的磁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理论分析了磁性液体的磁化
随着社会迈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人们对人工智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受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的启发,以脉冲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类脑计算系统具备更接近于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具有高度的并行、极低的功耗和存算一体的特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脉冲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旨在建立可以突破传统冯·诺伊曼架构不足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本文从硬件实现脉冲神经网络建立类脑计算系统角度出发,探究基于FPGA(Field Prog
人参为临床常用补虚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通过查阅汉代以来与人参相关的本草、医学典籍共计77部,归纳总结人参古代炮制方法,对不同时期人参净制、火制、加辅料炮制、其他制法及人参贮藏保管经验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查阅的77篇古代医药及本草典籍中有61篇明确提及人参去芦炮制,且人参芦公认为催吐的副作用成分;其中强调切制有“剉、切、槌”等6种方法,“焙”法有6种,“煨”有2种方法,“蒸”法有
磁致伸缩换能器以其输出功率大,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超声加工、精密控制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铁镓材料具备机械强度高、磁滞损耗较小、所需的饱和磁场低等优点,很适宜于用作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核心驱动材料,然而换能器的换能机制与铁镓合金的磁特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本文测量了铁镓合金的静态、动态磁特性,研究了铁镓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多场耦合特征,构建了铁镓磁致伸缩换能器的输出位移模型,并使用有限元软件模拟
近年来,多电机协同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和机器人等对位置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业领域。在这些应用中,多电机系统的动态性能、跟踪性能和协同性能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提高多电机系统的控制性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双电机协同位置控制相关问题,提出一种双电机协同预测位置控制(Cooperative Predictive Posit
<正>针刀和针刀医学针刀针刀是指在非直视下进行切割、铲剥、剥离变性软组织,以改变组织微细结构为目的一种微创手术器械。针刀兼具针灸的"针"和手术的"刀"两者的某些性能和作用。针刀是以毫针的进针方法刺入皮肤,其尖端为刀刃,宽度为0.8~1.2毫米;刺入人体后依据病灶局部的微观解剖特点,病因病理,对局部组织进行切、割、剥、分离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