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龙首山铀成矿带岌岭古生代钠交代型铀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g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龙首山成矿带以世界级的金川铜镍硫化物金属矿床闻名于全球,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铀成矿带。该铀成矿带中发育多种类型铀矿床,包括成矿带西段的红石泉伟晶岩型铀矿床,成矿带中段的新水井、岌岭钠交代型铀矿床以及革命沟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成矿带东段的金边寺淋积型铀矿床。其中新水井和岌岭铀矿床是我国少有的钠交代型铀矿床,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碱交代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对岌岭钠交代型铀矿床开展系统的研究对阐明我国钠交代成矿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对岌岭钠交代型铀矿床岩石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以及晶质铀矿、沥青铀矿U-Th-Pb化学原位测年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揭示岌岭花岗岩成因、区域岩浆活动特征、岌岭铀矿床蚀变特征、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厘定岌岭铀矿床铀成矿年代,最终建立岌岭铀矿床成矿模式。岌岭花岗岩具较高的Zr+Nb+Ce+Y(282.20 ppm~929.00 ppm)、ΣREE含量(161.97 ppm~443.85 ppm)和同位素组成,以及大部分岌岭花岗岩具较高的Al含量以及较低的10000×Ga/Al比值,同时显示较低的A/CNK比值(<1),指示岌岭花岗岩属于(KCG、ACG)I型花岗岩。由于岌岭花岗岩与暗色包体主量元素、同位素成分变化范围较大(εNd(t)值介于-9.10~0.21),以及岌岭花岗岩与暗色包体中岩相学、矿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岌岭岩体在拉张伸展环境下,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通过对岌岭花岗岩、矿化蚀变花岗岩以及铀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化蚀变花岗岩、铀矿石均与岌岭花岗岩存在继承性。同时,结合岌岭花岗岩较高的Th/U比值(平均值6.4),指示岌岭花岗岩发生了U丢失,可能为岌岭铀矿床提供铀源。而岌岭花岗岩和矿化蚀变花岗岩中磷灰石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显示铀矿化更倾向于肉红色中粗粒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细粒肉红色花岗岩。岌岭铀矿床铀矿物包括: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和铀石,其中以沥青铀矿为主。岌岭铀矿床中晶质铀矿的高Th+REEs+Y含量(12.69 wt.%~20.93 wt.%,平均值15.98wt.%)、与岩浆型铀矿床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与岌岭花岗岩并无明显的矿-岩时差特征显示其为富含Th+REEs+Y,形成于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高温热液成因晶质铀矿,这是首次在岌岭铀矿床发现该类型晶质铀矿。通过对比受后期不同程度改造的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化学成分特征,识别出原生晶质铀矿与沥青铀矿均分别至少经历两期热液改造。蚀变晶质铀矿A相对富Ca,蚀变晶质铀矿B相对富Si,而相比蚀变沥青铀矿A,蚀变沥青铀矿B富Si,但Ca含量相似。利用电子探针U-Th-Pb化学原位测年方法获得岌岭铀矿床富Th+REEs+Y高温热液成因晶质铀矿与原生沥青铀矿形成年龄,分别为435.9±3.3 Ma和361 Ma。高温热液成因晶质铀矿成矿年龄与岌岭花岗岩成岩年龄并无明显矿岩时差,由此指示高温热液成因晶质铀矿成矿构造环境为拉张伸展背景。通过对与沥青铀矿密切相关的绿泥石和粉色方解石特征研究显示:绿泥石形成温度介于112℃~264℃,主要集中在150℃~250℃之间,平均值为190℃;粉色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64.0℃~224.8℃,主要集中在170℃~200℃,平均值为188.4℃;盐度介于0.4 wt.%~6.0 wt.%,主要集中在1.0 wt.%~3.0 wt.%,平均值为2.2 wt.%,以上特征指示沥青铀矿成矿期的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范畴。与沥青铀矿密切相关的粉色方解石δ13CV-PDB介于﹣2.24‰~﹣2.07‰,平均值﹣2.13‰,18OV-SMOW介于10.03‰~10.50‰,平均值10.29‰,成矿期碳酸盐平衡流体的δ18OH2O介于0.33‰~0.80‰,指示沥青铀矿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显示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特征。基于全文研究内容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岌岭铀矿床成矿模式。早志留纪岌岭花岗岩的形成以及当时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为岌岭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来源及热源。同时成矿期前岌岭花岗岩体受到广泛的钠交代蚀变,导致大量石英溶蚀,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储存空间。富铀的高温岩浆流体在钠交代蚀变花岗岩中活动,并结晶出晶质铀矿,同时作为沥青铀矿成矿期的铀源,原生晶质铀矿受后期流体改造,并萃取出其中的铀,随后成矿流体中的碳酸铀酰络合物在CO2去气和Fe2+的还原作用下沉淀,形成沥青铀矿。
其他文献
基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肿瘤治疗策略已受到高度关注。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由于高代谢、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原因而使胞内ROS水平增高,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但肿瘤内ROS水平的异常升高也可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过氧化,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利用外部激发源在肿瘤局部产生ROS或利用肿瘤组织独特的微环境特征原位生成ROS等策
随着人们对于智慧生活的向往,未来由低功耗智能计算芯片和灵敏传感器组成的智慧物联系统的需求也注定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得益于卓越的物理特性和独特的非悬挂键原子级平整结构,二维材料有望成为硅基半导体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因此,二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得到了飞速发展,并逐渐工业化和产业化。同时,二维材料的家族成员也在不断的增加,其应用领域也越发丰富多样,在高密度存储、光学传感、热电循环、新能源电池和辅助医疗
活动星系核(AGN)是一类特殊的星系,它通过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并释放引力能,从而提供能量(包括辐射、磁能、动能、热能等)。黑洞周围极端的物理环境,会产生剧烈的活动和多波段光变特性。根据观测统计,大约10%的AGN中具有相对论性喷流。当前人们对AGN喷流物理的理解还相当不清楚,比如喷流的产生、加速、准直、能量耗散机制以及喷流的成分等问题。本文以射电星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黑洞周围吸积过程和喷流的
自旋电子学利用电子的自旋属性或同时利用自旋属性和电荷属性,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自旋过滤器、自旋阀和自旋场效应管等。理论上具有100%自旋极化率的磁性半金属非常适合用作自旋电子注入源。随着纳米技术和二维材料的发展,探索二维磁性半金属材料并研究其自旋输运特性对发展二维自旋电子学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根据Mermin-Wagner定理,在有限温度下,铁磁序在二
有机肼类化合物作为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含有N–N键单元的杂环化合物如吡唑、哒嗪等的制备,在农药、染料和药物的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其中,β-或γ-位含有官能团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为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开发带来了更多的可拓展性,也是合成化学中炙手可热的目标结构。本文拟探索几类含有N–N键的不饱和体系作为亲电受体在自由基加成反应中的特性。通过亲核试剂、烯烃与亲电受体之间的极性反转三组分自由基串联反应,建立高效合成含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20世纪80年代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作为前承“毛时代”革命叙事,后启90年代商品叙事的过渡阶段,80年代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同时也是各类社会文化思潮空前活跃、学术理论启蒙的时期,大量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博弈。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互渗的新阶段。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聚焦80年代,在历史文献与实践案例构筑的语境下对该时期风景园
第一部分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态lncRNA-gene表达库的构建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利用lncRNA基因芯片技术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lncRNA-gene表达库。方法:选取6-8周雄性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建立EAM模型,所有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EAM第0天)、EAM第14天组、EAM第21天组和EAM第62天组。测
2005年,Omar M.Yaghi利用动态可逆共价键策略将分子结构单元扩展成网状排列的结晶的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在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COFs具有许多非常突出的优势,如:长程有序性(高结晶性)、高比表面积、低密度、可功能化、丰富的单体选择等。尤其高有序性的特点,使COFs材料的结构可以清晰地确定,这样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得以一一对应,进而
由于可以快速制造复杂金属零件,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SLM成形过程中的高温度梯度诱导的零件高残余应力、变形甚至是开裂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该技术的工程应用。目前对于SLM成形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演化及其导致的变形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构成航空航天构件的典型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论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晶态材料,由于其独特而多样的多孔结构和功能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在气体存储和分离,非均相催化,传感器,药物输送等众多领域中展现了迷人的应用前景。MOFs组成单元中的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具有灵活的可调性和可修饰,因而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MOFs材料。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阻碍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