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延安时期“《大众文艺》系列刊物”指的是《文艺突击》《大众文艺》《中国文艺》这三个具有一定联系性的刊物。这三种刊物都是由“文抗”(1)统一领导,并在前者停刊以后,更名为后者继续出版。《文艺突击》由“文艺突击社”(2)于1938年10月16日创办,是延安最早诞生的文学刊物,由刘白羽担任主编。《文艺突击》最初创刊是为满足边区人民的文化需求,但最终却由于经济原因于1939年6月25日被迫停刊。1940年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大众文艺》系列刊物”指的是《文艺突击》《大众文艺》《中国文艺》这三个具有一定联系性的刊物。这三种刊物都是由“文抗”(1)统一领导,并在前者停刊以后,更名为后者继续出版。《文艺突击》由“文艺突击社”(2)于1938年10月16日创办,是延安最早诞生的文学刊物,由刘白羽担任主编。《文艺突击》最初创刊是为满足边区人民的文化需求,但最终却由于经济原因于1939年6月25日被迫停刊。1940年4月15日,在编者和读者的共同推动下,《文艺突击》更名为《大众文艺》继续出版。《大众文艺》由“文抗”下属的“大众文艺社”主办,萧三担任主编。但由于鲁艺师生的作品逐渐占据了大部分版面,脱离了主编创刊的本意,遂于1940年12月15日终刊。不久后,《大众文艺》改名为《中国文艺》,于1941年2月25日创刊,由“文抗”下属部门“中国文艺社”负责出版,周扬担任主编,但由于边区经济发展困难以及主编忙于筹备整风事宜,《中国文艺》仅出1期便终刊。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并以文献综述的方式阐述了国内外对“《大众文艺》系列刊物”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以及说明在整理、搜集资料和论文写作中运用的研究方法等。正文部分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方面内容从整体上对“《大众文艺》系列刊物”创刊时期延安相对稳定的政治、亟待发展的经济、贫瘠落后的文化等作了基本的介绍,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这一系列刊物发生、发展的背景。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内容以时间发展为线索,首先分析了《文艺突击》的创办情况和栏目设置,并梳理其办刊理念经历从“文艺突击”到“精神总动员”的变化,然后通过诗歌、特写、小说以等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来突出《文艺突击》的先导作用。接着对《大众文艺》的创办情况、办刊理念与专栏设置进行了介绍,同时关注这一刊物的文学成就,并分析文艺理论在这一阶段的建设,进而总结出这一刊物为新作家提供创作园地、坚持战时文艺体制、对文艺大众化的追求和吸收外国文学营养等特点。最后对《中国文艺》的创办情况、精英化的创作走向、坚持文艺理论的建设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看,这一系列刊物在“文抗”统一领导下,办刊理念、理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种成就是在政治权力的支持下实现的,这是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文学的自由发展。第五方面内容立足于文学史的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大众文艺》系列刊物”发展的经验,客观地评价其在扶持作家、培养读者、促进文学创作繁荣以及文艺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这一系列刊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题单一、审美价值缺失、过度追求现实主义等的不足。“《大众文艺》系列刊物”在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显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刊物定位,表明了延安文艺具有的调节自身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功能,这种理性的解读有助于人们形成对延安文艺的准确认知。结语部分通过分析编辑人员与政党领导人的密切关系,指出这一时期文艺发展受到了政治的规约,甚至成为政治的宣传工具,但明确了这是在抗战环境下文艺特殊的价值体现方式。从而为当今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保持文艺独立性的同时,实现文艺的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贫困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近年来我国对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扶贫方法上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挪穷窝”、“拔穷根”,我国政府采取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获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已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多套,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的目标。尽管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效,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政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前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并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将其确立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开创中国特色大
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就是拥有话语权,而话语权的关键就在于话语和话语体系的发展,政治话语作为话语中的一种类型,在政治活动中也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发展话语体系,就必须对实践进行总结,对中国发展的实践道路进行梳理和经验总结,才能发展出影响力的政治话语,解决我们在国际上政治话语权占据地位比较小的情况。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话语语词,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话语语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将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促进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实现。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人大代表既是制度安排,又是政治主体,是连接人民和国家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中和”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内核已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标识,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形态集成。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面对西方复杂多样的文化冲击以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我们希望以传统“中和”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解决应对这些矛盾冲突的策略。马克思主义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今进入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坚期。针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适时推进自我革命对于永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进行研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析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深化,对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革自己的命,是对其本身的革命,是“破”与“立”同行并举的过程。于“破”,自我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本战俘的改造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中共提出的优待、教育改造战俘政策不仅使很多日本帝国军人转化为中国八路,加入并推进中共抗战的进程,而且使很多国际友人尤其是英美记者及美军观察组成员对中共改造战俘的成绩持肯定态度,甚至认为这是中共对日本战俘成功实施心理战取得的重大成果。本文将从国际友人的视域下,分析中共对日本战俘的改造工作的情况。国际友人在根据地访问过程中,见到了多个不同形
旅游业发展潜力指的是游行业在取得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内在的,通过部分要素的刺激能够产生的促使旅游产业逐步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最后促使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能力。西安市作为陕西省旅游大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西安市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西安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体现出来的是旅游产业取得进展的过程当中的后劲以及日后发展的具体状况,针对旅游产业的未来展开的一种总体评价。利用评价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有利于对西安市旅
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时代,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标志性行业,也同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有了新需求,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是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与教育功能,拥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延安地区的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又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于文化
陈云在陕甘宁边区所形成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在当时中国革命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有效地化解革命根据地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难题,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了可贵的思想成果。陈云的经济思想以及其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体系在中国实践中的体现,在我国现代化经济思想发展史乃至国际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中都占据着的重要的地位。本论文正是聚焦于陈云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思想与实践情况展开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