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兰褐斑病及其病原菌鉴定与病害的药剂控制试验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Jacq.)Salisb,石蒜科Amaryllidaceae)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具有重要观赏和药用价值的一种二级保护植物。近年来,在其上发现了一种褐斑病,严重的影响了蜘蛛兰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查阅现有文献,有关蜘蛛兰这种病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采集重庆不同地区蜘蛛兰褐斑病病叶标本,进行了组织分离纯化、并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致病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的研究,以期为制定安全经济有效的病害综合控制策略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蜘蛛兰褐斑病的主要症状及病原菌的分离:该病害主要侵染蜘蛛兰叶片,病斑初期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外缘有淡黄色晕圈,中部组织死亡呈褐色。随着时间的增长病斑呈现梭形褐色长条大斑,有时几个病斑联合,致使叶片大部分组织枯死。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褐斑处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后,得到多个真菌菌株,根据柯赫氏证病律进行致病性测定,判定其中两个菌株为该病的病原物,分别命名为SLD1和SLD2。用这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和复合接种后均使蜘蛛兰叶片产生病斑,单独接种引致的病斑略有差异,复合接种的症状与田间植株症状相同,并从接种各发病的组织中再分离得到原来的病原菌,由此最终确认这两个菌株是引起蜘蛛兰褐斑病的病原菌,而蜘蛛兰褐斑病则是这两种病菌复合侵染而致。蜘蛛兰褐斑病菌的形态学特征与鉴定:菌株SLD1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植物表皮下,分散或合生,成熟后不规则开裂,浅盘状,有刚毛,褐色至暗褐色,表面光滑,至顶端渐尖。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菌落圆形,气生菌丝较发达,白色,绒毛状,边缘较整齐,7-8d后,菌落中心表面长出橘红色、具光泽且湿润的分生孢子堆,这使得整个菌落呈淡粉色。分生孢子梗较短,呈栅状排列于分生孢子盘底部,无色至褐色,基部分枝,光滑。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短圆柱形,无色,单孢,分生孢子内有1-2个油球,大小为16.0-24.5×4.8-6.0μm。菌丝无色,分隔非常明显,直径约1.2-2.4μm。实验室培养和田间调查未发现该病原菌的有性时期。菌株SLD2分生孢子盘杯状,散生或集生,初埋生后外露,黑色或暗褐色底层由厚壁、角状、暗褐色细胞构成,盘表面产孢区细胞壁薄,色淡。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5d菌落圆形,气生菌丝较发达,白色,短絮状,呈辐射状扩展,4-5d后菌落表面长出黑色油球状或不规则状、具光泽而湿润的分生孢子堆,呈放射状分布;随培养时间延长,分生孢子堆大量产生,有的在菌落表面联合成片。分生孢子梗较短,着生于分生孢子盘基部,无色或浅褐色,分隔,不规则分枝。分生孢子纺锤形或倒棍棒状,大小为15.6-27.5×4.5-7.6μm,直或稍微弯曲,5个细胞,各细胞之间分隔均为真隔膜,两端细胞壁薄,无色,中间3个细胞呈橄榄褐色;顶部细胞无色,圆锥形,比次顶部细胞直径明显变小,顶端附属丝2-3条,基部细胞无色倒圆锥形,中生式尾毛1根,约为附属丝长度的1/4。菌丝无色,分隔,直径约1.5-2.5μm。实验室培养和田间调查未发现该病原菌的有性时期。根据上述特征,SLD1和SLD2分别属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病原菌的分子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对菌株SLD1和SLD2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的特异性扩增,得到了长度分别为553bp和586bp的特异性片段(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119342和GQ119343),BLAST比对后,明确SLD1的无性时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SLD2无性时期为韦斯梅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ismiae)。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PDA培养基最适SLD1菌株生长,其产孢强度也最大;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该菌在pH 7-8范围内可较好地生长,pH10.0最适产孢;该菌对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三种碳源及牛肉膏、蛋白胨两种氮源利用最好,葡萄糖和牛肉膏上产孢强度大;光照时间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能抑制产孢及孢子萌发;菌丝的致死条件为60℃处理10 min;分生孢子在pH4.0-12.0均可萌发,其最适萌发pH为7.0。SLD2在PDA培养基上长势最好,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该菌在pH6.0时最适生长,其产孢强度也最大;该菌对葡萄糖、乳糖两种碳源及牛肉膏、蛋白胨两种氮源的利用效果最好,葡萄糖和牛肉膏上产孢强度最大:光照时间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利于产孢;菌丝的致死条件为55℃处理10min;分生孢子在HPDA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pH为6.5时最适孢子萌发。控制蜘蛛兰褐斑病的药剂筛选:将供试的7种药剂进行室内生物测定,除硫酸链霉素和井岗霉素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外,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武夷菌素、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对两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SLD1的EC50分别为0.33917、0.82777、7.93466、46.8933和261.82750μg/mL,对SLD2的EC50分别为0.16058、0.39071、3.65280、29.09667和55.54383μg/m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药剂中,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蜘蛛兰褐斑病的防效均达到68%-77%,生物农药武夷菌素防效达到50.0%-64.1%,这三种药剂的1000倍液均比2000倍液控病效果好。可见,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蜘蛛兰褐斑病的防效显著,可推荐在蜘蛛兰栽培和实际生产中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X 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1例及基因缺失.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例X 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室检查,采用安捷伦外显子
气温节节攀升,一系列防暑降温的“妙招”又有用武之地了。殊不知,有些“妙招”其实是很伤身的。以下是人们容易当成防暑妙招的“六件傻事”。  傻事一:赤膊真凉快 炎炎夏日,不少男性都喜欢赤膊上阵,认为打赤膊会更凉快,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知道,体表热量的散发主要是通过人体皮肤的热辐射、汗液蒸发、空气对流和热传导来实现的。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皮肤的热辐射、热传导功能可得到有效发挥,而酷暑时节,
期刊
目的:研究与分析延伸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96例患者(2017年7月—2017年1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
假单胞菌株G5是分离自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茎内的一株内生菌,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BIOLOG系统分析其底物利用图谱,暂定Pseudomonas G5菌株为绿针假单胞菌属
前段时间某明星在综艺节目中提到了一个“神奇”的东西——“防晒糖”,据说吃一片糖就可以防晒12小时,这是真的吗?rn性价比不高,使用需谨慎rn首先看“防晒糖”的成分:玫瑰花
期刊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针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精神病科诊断为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 D)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多奈
目的:了解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时机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2015年—2017年间收治确认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分析对象,从中随机选取56例
目的:研究与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健康访视的150例孕妇(2016年4月-2018年4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孕妇分为两
在中国北方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下,秸秆还田在生产中已被广泛采用,但是近年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小麦土传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另外,玉米秸秆还田也导致了其它一些耕作问题。
有数据显示,30家典型房企销售总额达33477亿元,同比增长47%;销售面积27768亿平方米,同比上涨34%。虽然2016年30家典型房企销售金额和面积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占80%的中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