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的价值考量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套用卢梭的这句名言,也可以说,人向往公正,而却总面临着不公正。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次反抗,无数次起义,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源起于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的抗议,是为争取社会公正而进行的斗争。前苏联解体后,一位著名哲学家在访华过程中被问及社会主义的命运时说,只要有社会不公正,社会主义的火种就不会熄灭。确实,社会主义原本就是作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过程中发现的新世界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在当今世界,一方面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创造出了丰裕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是南北之间的严重贫富差距以及各个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导致了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不公正成为一种“全球性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不安宁的重要原因,引起了众多理论家和有识之士的关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稳妥地处理了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保证了生产力的持续而高速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但不容讳言的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非常严峻的问题,例如,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农民“身份”问题、下岗失业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司法不公正问题、教育不公正问题等等。这些不公正现象和问题消耗、吞噬着改革中释放出来的活力,形成整体的不经济不协调,并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情绪,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实践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和解决。目前学术界对社会公正问题给予了普遍的重视,注意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呈现出全方位多学科研究的态势,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但与此同时,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学者主要从人类道德理想境界的视角来探讨,把社会公正仅仅理解为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有的学者又只把它看作是一个经济上的分配问题,还有的学者跟随西方研究者的逻辑,总是习惯于从“一切人”、“每个人”的权利的角度来思考和讨论社会公正的普适性,抽象地看待和谈论社会公正的非历史主义和普世伦理的思路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些人的思想,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妨碍了社会公正理论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我们认为,社会公正问题既是一个当代人类实践和中国社会发展中很突出很严重很值得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方面广、复杂性程度高、理论难度大的基本理论问题,需要广泛吸取国内外关于社会公正研究的合理因素,总结和概括各门具体学科的各种成果,从多个方面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从哲学价值论的视野来观照社会公正问题,从价值创造和价值享受、权利与责任、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制度与活动的辩证统一来考察社会公正的历史演进,把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深入到人的价值实现的层次,探讨社会公正的价值背后的主体基础和人性内涵,将社会公正看成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通过它来解读和研究人的本质、个性及其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切近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本真实际,合理综合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克服或避免以往一些研究方法的不足,从而把握社会公正的本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社会公正根植于社会现实实践,形成于人们之间、集团之间、阶级和阶层之间关于实际的利益、地位的相互斗争和妥协的过程之中,来源于对处理人们之间交往关系的规矩与制度的认可。其次,社会公正具有人性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指向自身的,无论采取何种具体存在形式,都只是作为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一种手段而获得意义。公正的社会是人的发展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人们追求社会公正,就是要在人的世界中获得人所要求的人性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占有人的本质力量。再次,社会公正又具有历史性内涵。我们不仅要把社会公正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评价,而且还要把社会公正当作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生成和变化的过程来研究和理解。总之,社会公正是历史与现实、形式与内容、抽象与具体的有机统一。从价值论角度来分析,社会公正的本质是发展着的人对人的发展条件的基本要求,它根本上是人与人的一种关系状态,是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合理关系的规定,是人们对权利与义务、价值创造与价值享受的合理安排。所以,社会公正从来不是一种超历史的抽象的东西,而是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们的公正观念从来也不能超越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结构所规定的水平。  自由和平等是人们追求的两种基本价值,也是社会公正所要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既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存在着一种张力,而公正就是使二者获得一种在其中顺利运行的方式,是人们对这种方式的期许和认可。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在其特有的社会背景下,或是抽象地看待自由和平等,认为二者作为两种基本价值天然就是和谐的,或是只看到二者的对立,认为它们不可兼得。在我们看来,社会公正是自由和平等的合题,是自由和平等矛盾的调节器,通过公正才能保持二者的相对的暂时的平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必然产生出新的需要和新的观念,原来的平衡必然要被打破。人类历史的发展给自由和平等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但它并未彻底解决二者的矛盾,只是创造出这对矛盾运动的新形式和新特征,将之推进到新的阶段。  制度是人类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规矩和规则体系,是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纲纪。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标志,这是由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制度评价的首要标准、制度权威性的根本来源和制度生命力的基本保障所规定的。任何社会的制度,不仅要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同时还得涉及到基本的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涉及到机会的分配和各种资源的分配,涉及到人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时进行调节的原则和程序。公正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人们评价一个制度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一定制度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同和遵从的基本依据。依靠强权政治或道德教化的力量也能暂时地推行和维护一定的制度,但前者往往需要高昂的制度维持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社会活动效率,后者往往不能满足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的需要,在普遍的社会交往冲突中归于失败。公平和效率是考察制度公正的两个基本维度。公正的制度能使二者互相促进,形成发展中的统一,从而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一般而言,每一种新的制度比起旧的制度具有合理性,总是表现为更为公正,表现为在权责利方面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更能普遍地持久地调动起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各种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产生出更高的社会整体效率。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又引起分配方面的矛盾,产生新的公平要求,或是整体的或是局部的改革旧的制度。制度变迁是在不同阶层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博弈中进行的,其中有斗争也有妥协,有继承也有发展,有改革、改良也有革命,制度的演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而从制度演化的总趋势上看,制度的这种发展一般总是越来越体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享受的统一、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的统一,也就是说,制度演化是沿着越来越公正的方向进行的。  社会主义是作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为公正更为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同时也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合理性,他们深入社会实际、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表示社会公正的原则和口号的虚伪性,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扬弃,不是拒绝和抛弃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各种成果,而是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包括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的各种深入人心的标榜更公正更合理的原则口号,使之真正付诸实现,由原则的形式的公正走向实质公正。实质公正是形式公正的目的和基础,形式公正是实质公正的实施条件和保障。马克思曾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公正这个诱人的面纱下掩盖着的实质不公正,指出社会主义是形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充分地体现在社会主义公正原则中,即体现在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中。  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是这些落后国家自身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在落后国家取得了胜利,并不意味着就解决了其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新生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和中国,都面临着落后的经济文化现实与先进的理论承诺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中,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设计中,社会公正是一个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而中国传统的狭隘的以均贫富的平均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理念又借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条件下,我们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实行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这种模式和体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均贫富人人平等的社会公正的理想。计划体制对特别时期即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构建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也有着历史意义,但它所依持的平均主义分配政策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它排斥商品、市场和利润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超越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再加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中国的经济走向崩溃的边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总题目,重新审视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发动了伟大的改革开放运动,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活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我国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中掌勺人中饱私囊的问题、改革成就未能惠及大多数人而且代价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弱势群体问题、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农民的不平等身份以及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蕴藏着很大的社会风险。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实际形成的过分注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的状况有所改善,使改革的成就惠及大多数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发展的代价,使人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正确方针,是新的党中央重新思考和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的一个基本战略方针,是正确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行动指南。
其他文献
QSC不断研发升级成功地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销量位居美国同类产品榜首.2009年法兰克福专业灯光音响展上成功推出K系列有源扬声器,近期又推出了KW系列木质有源扬声器.该系列
近年来,我省年种植玉米面积353万hm2以上,而玉米商品粮质量是关系到我省玉米生产可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关系到我省玉米商品粮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是否有竞争力
架空输电线路的覆冰灾害一直都是困扰输电线路的重要问题,线路覆冰后,其等效的模型参数将发生变化.根据导线覆冰的种类和导线外层覆冰的时空特点,通过电磁场的相关计算,对覆
压电锥形流管无阀泵是容积型往复式泵的一种新形式,其动力源振动子的振动与活塞式的振动截然不同.文章着重分析了这种泵的振动及泵体容积变化量,同时用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主要是基于社会契约理论来阐释其正义理论思想。同时,他也借用了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来论证其契约正义。此外,由于社会契约论与博弈论在逻辑原理上具有类似
免疫抑制剂能阻断细胞去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或蛋白的合成,干扰免疫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而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血液病是因免疫自我识别的障碍,
为进一步防治猝死和提高复苏成功率,今将发作一小时内心脏猝死66例情况分析如下。本组男47例,女19例。年令19~78岁,平均为47. 74岁。56例为临床诊断,10例为尸解证实。致猝死
1958年瑞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固定型心脏起搏器埋藏于人体,获得成功,迄今患者健在。美国相继于1962年亦用于临床。至于体外心脏起搏技术的应用,则时间更早,可追朔到十九世
甘肃酒泉机电化学工业总公司王国章同志发明一种全新技术方案的温度传感器及属于同一技术构思的温度控制器。该温度传感器主要由一种全新技术方案的温度敏感元件和传感电路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