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循环下砂浆变形及其测试传感器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冻融破坏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且无法了解材料内部实际的损伤情况,综合已有对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冻融破坏的本质是内部孔隙水在降温时发生冻结膨胀和运输所造成的基体变形和开裂。因此冻融变形的监测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评价指标及材料改性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冻融变形的监测手段是限制其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从厚膜电阻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以及不同类型砂浆冻融变形监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对厚膜电阻传感器设计了工字型和锯齿型两种应变放大结构,利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两种结构埋入混凝土内部进行变形测试的相容性和协调性。模拟结果表明锯齿型厚膜电阻传感器能起到增强变形协调性的作用且满足传感器与被测基体的相容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锯齿形孔的孔径、孔距、布置范围三个参数对应变传递率的影响程度,并得出最佳结构设计方案。其次,根据设计的结构制备了相应锯齿形厚膜电阻传感器,将其埋入砂浆试件内部测试冻融变形,并将测得的结果与同条件下金属应变计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锯齿形厚膜电阻传感器在埋入砂浆试件内部后能够测试出冻融变形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但厚膜电阻的测试结果相比金属应变计偏小,其变形值在前10次冻融循环时与金属应变计所测得的变形值相近,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二者变形值的差距逐渐增大。最后,研究了普通砂浆、内养护砂浆及引气砂浆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内部变形的演化规律,探究了三种不同砂浆材料的抗冻性能以及基于冻融变形的砂浆寿命预测。研究表明,三种砂浆材料的冻融变形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引气剂和SAP的加入能够减小砂浆的冻融变形,提高抗冻性,且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砂浆内部极限变形与冻融循环次数线性拟合的效果较好,并且砂浆的冻融变形与其质量损失率有相似的发展规律,即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二者均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碱矿渣混凝土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节能环保,且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可能替代水泥的新型绿色材料。但由于其本身速凝特性,导致塑性时间过短,难以满足实际工程中的最低凝结时间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碱激发胶凝材料缓凝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改善碱矿渣混凝土的速凝特性为目的,借鉴了现代制药业缓释制剂工艺。通过胶囊包裹、模具压片两种方法对一定比例的碱激发剂进行取代处理,从而降低碱激发剂的释放速率
碱激发胶凝材料有望成为水泥胶凝材料的替代品,但其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过大的缺点需要解决。有研究人员证明了废弃油对碱矿渣的减缩效果,但并未深入研究是否存在不利成分以及何种成分更有效。本课题将研究硬脂酸、油酸和甘油对碱激发矿渣净浆的收缩性能、力学性能和其他相关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试验分析宏观性能变化的原因,为推动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餐饮和工业废物的资源再利用提供一条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如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将改造为冬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作为承担国际冰壶比赛的冰场,其人工冰面不仅应满足刚度和承载力的要求,还需保证场地的振动和变形不会影响到冰壶在冰面的正常滑行。截止目前,赛场用冰力学性能指标及强度破坏准则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冰场人工冰的力学性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冰场人工冰的压缩性能、剪切性能及强度破坏准则展开试验研究,并对不同荷载作用下人工冰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大温差大压差热泵系统的节能降耗是当下暖通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于热泵系统中压缩机和换热器的能量损失研究相对成熟,对于热泵系统中膨胀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关注度不够,而在大压差热泵系统中膨胀过程的能耗量已经不容忽视。因此本文通过仿真模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针对热泵循环膨胀过程的不可逆损失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使用Fluent模拟软件对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热力状态演变进行数值模
冰是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的元凶,只要可以干扰或抑制结冰过程,就可以减轻甚至防止冻害发生,因此探究防冻剂对混凝土液相结冰过程的干扰机制是高效防冻剂设计的基础。本文研究氯化钠、氯化钙、硝酸钠、硝酸钙、亚硝酸钠、硫酸钠、尿素、乙二醇、硫氰酸钠9种防冻剂在降低液相冰点、冰晶畸变两大作用机理上的差异,为今后正确使用防冻剂、开发新型防冻剂奠定基础。首先,利用冰点理论和冰点试验研究,对9种防冻剂降低冰点效果进行了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得到了大力发展,城市燃气使用率日益增加,城镇地下燃气管网分布密集,很多城市燃气管道已处于事故高发的阶段。经过对燃气泄漏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事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燃气管道在土壤中发生小孔泄漏,在密闭空间积聚,遇到火源时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第二类是因第三方破坏而导致管道泄漏,燃气直接泄漏到地面空间,在人口密集的小区和街道等地发生爆炸等事故。本文主要针对这两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中小型石化储罐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储备发展的要求,储罐结构的大型化是石油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相较于小型储罐,大型石化储罐具有投资小、能耗少、用钢量少、方便管理等优点。另一方面,石化储罐结构由于其径厚比大、高径比小,属于风敏感结构,在强风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失稳破坏。目前,世界各地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储罐风致破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其风荷载特性进行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尤其在桥梁、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等工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同时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也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为了推进寒区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负温环境下采用电致固化养护工艺研究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协同作用对碳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粗骨料掺量和碳纤维掺量的交互作用对碳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电阻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粗骨料、碳纤维及
文章以某山地建筑项目为例,分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绿色施工措施,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对类似山地建筑的绿色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用途最为广泛的结构型式,结构服役过程中所遭受的环境“软”荷载会引起材料耐久性劣化,进而缩短结构的服役寿命。本文面向寒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手段,针对典型的固液气三相区,开展腐蚀与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劣化研究,以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定、维修加固和全寿命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建立固液气三相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水分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