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创伤病人常伴有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因此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恢复往往是该类患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将60例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组Ⅰ),异丙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组Ⅱ),每组各30例。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ug/kg,咪唑安定0.05mg/kg,罗库溴铵0.8mg/kg,同时组Ⅰ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TCI)4ug/ml,组Ⅱ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TCI)2ug/ml+氯胺酮0.5mg/kg。采用Bioz.com阻抗法血液动力学连续监护系统监测心率(HR)、血压(B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度指数(ACI)等指标。
结果:组内比较,两组HR诱导时均显著增快。组ⅠSBP、CI、SI、SVRI诱导时均显著下降,而组Ⅱ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组Ⅰ在麻醉诱导时SBP、CI、SI较组Ⅱ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也有一定下降但无显著差别。组Ⅰ和组Ⅱ在各时点的HR、DBP、ACI均无显著差别。
结论:异丙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有利于保持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第二部分:创伤后外周血IL-6、TNF-α的变化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其影响
目的: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前炎性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和释放,其中TNF-α、IL-6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创伤后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变化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其影响。
方法:将60例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组Ⅰ),异丙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组Ⅱ),每组各30例。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ug/kg,咪唑安定0.05mg/kg,罗库溴铵0.8mg/kg,同时组Ⅰ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TCI)4ug/ml,组Ⅱ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TCI)2ug/ml+氯胺酮0.5mg/kg。患者入室后抽取静脉血5ml作为基础值,并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后1h、3h、24h取血样5ml,1500rpm离心5min后分离血浆,-70℃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外周血浆中IL-6、TNF-α浓度。
结果:组内比较,两组IL-6在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较入室后基础值显著增高。TNF-α在组Ⅰ无显著变化,而在组Ⅱ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较入室后基础值显著降低。组间比较,组Ⅰ在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IL-6显著高于组Ⅱ。
结论:创伤病人手术创伤后IL-6、TNF-α水平进一步增高,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手术创伤后IL-6的产生和释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