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及其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手段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操作的侵入性和创伤性较大,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的非侵入、无创伤等特点使得其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目的](1)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建立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1)将2017年4月27日至2020年3月1日在我院接受HIFU治疗的51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治疗后12个月肌瘤缩小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肌瘤再干预情况、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terine Fibroid Symptom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FS-QOL)评分改善程度,同时记录其HIFU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HIFU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等情况;(2)对上述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将HIFU治疗后消融率(Non-Perfused Volume Ratio,NPVR)作为因变量,将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肌瘤特征等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HIFU治疗肌瘤临床疗效的预测模型。[结果](1)本研究纳入517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访至治疗后12个月,失访患者52例,对完成随访的465例患者进行评估,治疗有效者419例,有效率90.11%;治疗无效者46例,其中再干预者27例,再干预率为5.81%。随访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40.39±8.7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e Interval,CI]:23.22-57.56),UFS 评分下降至 9.20±6.93(95%,CI:8.59-9.84),QOL 评分提高到81.77±7.16(95%CI:81.09-82.42)。所有患者HIFU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年内怀孕者47例,占有生育需求者26.40%,其中顺产11例,剖宫产15例,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对纳入的517例患者HIFU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NPVR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瘤位置、肌瘤T2信号类型、肌瘤T1强化类型、子宫位置具有相关性(P<0.05),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预测模型方程为Y=-0.344X1+0.192X2+0.312X3+0.112X4+0.085X5(Y 代表 NPVR,X1代表 BMI、X2代表肌瘤位置、X3代表肌瘤T2信号类型、X4代表肌瘤T1强化类型、X5代表子宫位置)。[结论](1)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安全有效,治疗后12月内肌瘤体积缩小,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2)采用BMI、肌瘤位置、肌瘤T2信号类型、肌瘤T1强化类型、子宫位置等因素可以预测肌瘤HIFU消融率。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发现,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发生心脏代谢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如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风险明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十的泌尿系统恶性上皮肿瘤,其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在男性肿瘤患者中排名第七,在女性肿瘤患者中排名第十七。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这些基因的改变导致膀胱癌细胞异常增殖,并侵袭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近年来,随着对膀胱癌的研究不断加深,人们对膀胱癌的认识不断提高,治疗手段也在进步。但是,膀胱癌治疗后容易复发的问题导致预后不良。因此,研究膀胱癌增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尽管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等高强度治疗手段,患者预后仍非常差,五年生存率仅有4%-5%,我们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的研究表明Src家族激酶(SFKs)可能是GBM治疗的有希望的分子靶点。SFKs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生存、侵袭和血管生成等生理过程,在GBM中高表达且过度激活,SFKs信号通路的失调在GBM中诱导多种致瘤作用,
背景及目的心脏骤停(CA)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院外心脏骤停(OHCA)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影响OHCA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因素有许多,但相关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有研究显示,OHCA存在性别差异,推测雌激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OHCA性别差异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郑州地区OHCA成人患者数据,来探索郑州地区OHCA现状、ROSC预后影响因素,及
背景:X染色体的长度约占人类全基因组的5%,但X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比常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对复杂疾病的影响更大。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生物学机制不同,使得X染色体上的关联分析方法比常染色体复杂很多。虽然目前已有较多的考虑X染色体失活(XCI)或剂量补偿效应的关联分析方法被提出,但这些方法是基于单位点的分析;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较多时,由于多个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LD),基于单位点的X染色体关联分析方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首位。70%患者就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肿瘤的增殖、浸润、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研究发现,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药物可能起到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降低肿瘤血管渗透性,从而增加化疗药物到达肿瘤的浓度。安罗替尼是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阻断多个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且具有抗肿
研究背景和目的湿粉类食品包括湿米粉和湿淀粉制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在大米等淀粉质制品中较常见,可引起呕吐型或腹泻型食物中毒,且由于其能产生芽胞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导致常规清洗程序可能对其无抑制效果。本研究以湿粉类食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污染现况、可能污染来源、毒力特点,结合添加剂抑制效果,为湿粉类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定量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建议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
研究背景: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以肿瘤周围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于鼻咽未分化癌,目前关于不同部位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尚不明确。研究目的:1.研究不同部位LEL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2.分析头颈部LELC和鼻咽未分化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3.探索肺LELC的临床特
背景:白纹伊蚊是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以及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化学防制是蚊媒传染病防治的有效手段,但杀虫剂的滥用导致了白纹伊蚊抗性的产生,使蚊媒及其传染病的防控成为了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关于媒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很多,但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白纹伊蚊所伴随的适合度代价和媒介能力的变化尚不清楚。了解白纹伊蚊对溴氰菊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主要危害是使卒中风险增加5~6倍,死亡风险增加2倍.过去50多年来,华法林是预防房颤卒中的标准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被证明预防房颤脑卒中的效果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服用方便且无需监测,药物间相互作用少,颅内出血的副作用低,成为替代华法林的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