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实际利率与存货,人们通常将较高的实际利率和较低的存货水平联系起来,因为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更大的存货持有的机会成本,但经济文献却很少对此提供实证证据,相关文献也没有对二者关系进行具体研究。对1952-2008年间中国的实际存货投资波动和实际利率关系的分析发现,实际利率和存货投资有时反向变化,有时同向变化,二者表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理论研究方面,对实际利率和存货关系的早期研究通常使用存货调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但大都没有发现实际利率和存货之间的显著关系。之后的分析大多在一个线性二次模型的框架下进行,通常假设贴现率随时间变化,从而利率以贴现率形式进入欧拉方程。近年来比较重要的研究是由Maccini et al.(2004)作出的。他们认为由于实际利率具有很高的持续性,企业可能会忽视利率的短期波动,而只有当利率发生永久性改变时企业才会改变其存货水平,利率分类后的实证检验发现了实际利率和存货的协整关系。 研究利率与存货关系的一个间接视角是资本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限制(Financial constraint)。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融资会受到其债务水平的制约,而作为流动资产的存货相对于固定投资和R&D易于变现,常常用来缓冲企业短期资金不足。存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着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与企业负债和固定投资密切相关,由于利率对企业负债和固定投资具有重要影响,这意味着利率可以通过负债途径和固定投资途径影响企业存货水平。理论研究方面,Guariglia(2000)对存货投资与企业负债关系进行了研究,Bo(2004)在存货实际缓冲效应(real buffer effect)和财务缓冲效应(financial buffereffect)假设下对存货与固定投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这对通过负债和固定投资研究实际利率对存货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从企业行为的角度看,企业的存货、负债和固定投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三个重要方面。因而,从微观(企业)或中观(行业)层面看,实际利率对存货的影向有三条路径:直接效应路径,负债效应路径和固定投资效应路径。直接效应反映的是实际利率对存货的直接影响。它通常是直觉意义上的负效应,即实际利率上升意味着持有存货的机会成本上升,企业将减少存货。负债效应反映了实际利率通过负债对企业存货行为的影响,一般而言实际利率对负债有显著的负效应,但负债与存货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故该路径最终效应不确定。若企业面临资本市场不完全性从而受到融资限制,债务水平和存货持有将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若企业并未受到明显的融资限制,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将不显著。固定投资效应是指实际利率通过固定投资对企业存货的影响,实际利率上升将使固定投资减小,同时如Bo(2004)指出,固定投资与存货通常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从而在该路径下实际利率往往对存货有正的效应。在上述思路下,本文使用一个线性二次模型,通过求解代表性企业的最优化决策得到企业存货、负债和固定投资的三方程联立方程组,并使用制造业14个行业从1999年第二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求解实际利率通过三条路径对存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直接效应反映的是实际利率对存货的直接影响,通常为负,反映了实际利率上升时企业对持有存货机会成本的关心。负债效应反映了实际利率通过债务水平对企业存货行为的影响,一般也表现为负效应,这是因为若企业面临资本市场不完全性从而受到融资限制,债务水平和存货持有将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实际利率与负债通常是负相关的。固定投资效应是指实际利率通过固定投资对企业存货的影响,一般为正效应,这表现在固定投资与存货的替代关系以及实际利率与固定投资的负相关关系上。 2、一般而言,实际利率对存货影响的三个效应中,直接效应最大、负债效应次之、固定投资效应最小,从而总效应表现为负效应,即实际利率与存货在短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既为人们对实际利率与存货关系的经验认识提供了实证依据,也是对Maccini et al.(2004)研究的有益补充。 3、考虑到回归方法、行业选择和工资数据选取对回归结果稳健性可能照成的影响,本文分别进行逐个方程、六个库存生产行业和工资数据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基准回归中系数值、符号和显著水平的估计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各种效应的估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而基准回归得到的上述结论是稳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