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SAR构型优化设计与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构型控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队卫星系统具有“集群化”和“空间分布”的特征,使得该运行方式和单个卫星相比具有巨大技术优势。因此卫星编队飞行的模式自打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航天专家们也在为将编队飞行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便是将卫星编队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中的星载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卫星编队系统通过一定的构型,可为合成孔径雷达提供超长可变基线,大幅提高雷达性能,为雷达测量系统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卫星编队飞行的控制问题中,由于空间干涉测量任务中编队构型一般较大,星间距离较远,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通信带宽不足的情况。事件驱动策略就是针对通信资源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控制策略。本文以分布式SAR系统的In SAR测高任务为研究背景,进行了构型优化设计,并结合事件驱动策略,进行构型维持控制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In SAR测高任务背景下,编队卫星的多基线构型优化设计问题。设计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建立测高误差与基线之间的关系,建立基线矢量与编队构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一定测高精度的时间比例为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以通用编队构型参数为设计变量进行长基线的优化设计。第二步,结合不同的相位估计方法,以降低相位解缠的难度为设计目标,进行长短基线比例的优化设计。第三步,结合所设计的长短基线,完成多基线分布式In SAR系统构型的设计。在构型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考虑编队卫星数目较少的情况,采用主从式编队控制结构,进行构型维持控制器的设计。首先,针对无扰动的标称系统,设计LQR最优控制器和逆最优控制器。其次,针对扰动项和模型不确定性设计积分滑模鲁棒控制器。最后结合最优控制和滑模控制,得到两种构型维持最优滑模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证明最优滑模控制器能够使得编队构型在有扰动的情况下稳定在期望构型附近,弥补了最优控制器鲁棒性较差的缺点。考虑参与编队卫星数目较多的多基线构型中,主从式结构可靠性较低、对主星性能要求严格、构型机动时不能保持队形等问题。在分布式编队结构的情况下,设计了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编队位置协同控制器。首先在无向通信拓扑结构下,进行编队位置协同控制问题描述。其次,利用系统当前状态值,进行事件驱动机制阈值的设计。然后,在存在外界扰动,考虑质量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设计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自适应位置协同控制。接着,考虑到实际情况下,受轨道控制执行机构的限制,推导了在控制力受限情况下上述控制器的有效性。最后,为了克服系统稳定状态时的Zeno现象,在事件驱动阈值中引入静态门限。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光致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灵敏度高、背景信号低等优点,已迅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传感器响应信号的产生主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另外,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青少年人口随之急剧增加,青少年的身体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一种优秀的空间信息分析处理技术,为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规划运动助益良多。近年来,其中的分支—视觉SLAM
微游动机器人的外形尺寸一般在亚微米到微米级别,可在液体环境中将多种驱动能源转化成受控的机械运动。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微游动机器人已经逐渐应用于生化传递、生物传感
六维力传感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尤其是航天领域,在从事在轨修复等精密作业时,需要用灵巧手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在灵巧手上安装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接触点的精准力
随着GPU计算时代的到来,大量并行性的程序越来越多地使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来获得更高的性能和效率。如今,GPU并行计算使以前认为由于执行时间长而无法实现的程序成为可能。
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行星和其他天体,其质量的98%-99%都是来自于中性原子[1]。对于中性原子的研究,目前国外,已发射的多颗卫星上搭载了专门用于中性原子观测的仪器,主要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空气压缩系统的耗电量占了全国工业总耗电很大的比重,空气压缩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对缓解能源危机,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
控制系统集成交付平台是现代航天控制系统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实现由纯科研型单位向科研生产并重型单位转型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北京航天自动控制
荧光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类对生物小分子敏感,能够将不同浓度目标物与其相应的分子识别元件之间产生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转换为不同强度的荧光信号,并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强度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