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额信贷需求的急剧扩张、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投融资“去中介化”趋势,“点对点贷款”即P2P网络贷款模式应运而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P2P的发展使小额信贷接入鸿沟缩小、应用覆盖性增强的同时,也触发了互联网信贷红利差异、商业模式差异、风险差异,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改变了传统小额信贷市场格局,并产生了新的信贷不平等以及“问题平台”大量涌现。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追问的是:P2P平台商业模式产生的机制是什么?P2P平台商业模式的经济特征是什么?P2P平台风险特征是什么,不同商业模式是如何实现其风险控制的?本研究通过阐述平台商业模式划分的理论依据,揭示平台商业模式的经济特征,剖析平台商业模式实现风险控制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为企业经营者明晰行业发展前景并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投资者和借款者更为理性的进行金融决策提供参考,以及为宏观决策部门实施金融规制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 P2P平台商业模式的网络经济特征分析及风险控制框架论文从价值定位、价值实现路径和价值实现结果三个方面提出了 P2P商业模式的网络经济特征分析及风险控制框架。从价值定位来看,平台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小微信贷需求的匹配,目的在于解决信贷配给,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平台自身的商业模式。从价值实现的路径看,交易内容、交易定价和交易风险控制,是平台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其中,平台定价集中反映了平台与投融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经济特征投射到各方价值实现的结果;平台商业模式可以通过扩大网络效应及减少信息熵来抑制借款者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平台自身的道德风险则可以通过平台的声誉价值建设加以控制,平台风险控制的结果也会投射到各方价值实现的结果中去。从价值实现的结果来看,平台商业模式的经济特征符合成本弱增原理,并且不同商业模式下的风险程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降低了投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从企业能力与信贷需求匹配的视角阐释了 P2P平台商业模式生成机制本研究从平台企业能力和资源与小微信贷需求匹配的视角阐述了 P2P平台商业模式生成机理。研究发现,在线信用评级模式中“网络声誉成本”、第三方担保模式中“软信息优势”和借款者风险保证金模式中的“贷款留置机制”在实现不同风险类型借款者的分离均衡、促成企业资源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最终形成了P2P平台的商业模式。(3)从定价角度分析了典型模式下的平台网络经济特征并给出实证检验论文从定价角度分析了典型模式下的平台网络经济特征并给出实证检验,揭示了 P2P平台商业模式中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Rochet和Tirole(2006)的双边市场定价模型,研究分析了在线信用评级模式、第三方担保模式以及借款者风险保证金模式下的直接网络效应、交叉网络效应和非对称价格结构效应。其次,从生产边界的理论出发,研究分析了第三方担保模式中的关联经济性。最后,基于我国P2P面板数据,利用3SLS模型对P2P平台模式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检验,为P2P平台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性证据。(4)阐述了典型商业模式下借款者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平台道德风险的控制机理及控制策略从违约成本的角度,本研究在假设抵押品不足的情况下就典型模式下的借款者逆向选择的控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平台中存在借款者利率逆向选择、服务费逆向选择、担保费逆向选择和保证金逆向选择,提高违约成本、降低借款者内部负的网络效应和提高投资者对借款者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以及增加投资者和借款者人数能有效降低利率逆向选择。从代理成本角度,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模式下借款者道德风险的控制原理。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模式中引入风险保证金、第三方担保模式中引入借款者信用评级技术,以及风险保证金作为第三方担保的一种反担保措施,都能有效控制借款者道德风险。从道德风险和声誉价值共生的角度,本研究探讨了平台中介道德风险的控制机理,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P2P平台的“捕食共生”策略逐渐为“互利共生”策略取代;2)联合体从事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早,促使联合体进行声誉投资的条件就越容易达成。3)平台道德风险(平台声誉价值)与贴现系数、违约率差、惩罚损失及被发现的概率负(正)相关,而与声誉建设成本、费率、实物性担保价值正(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