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钡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微波碳热还原法和高温碳热还原法合成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步骤以及实验扣式电池的装配过程,然后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等。   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对合成的磷酸钒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炉的功率设置为800W时,微波加热6 min合成的磷酸钒锂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XRD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Li3V2(PO4)3/C为纯相的单斜结构的晶体,多余的碳均匀地分散在材料中以无定型形式存在,不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SEM测试结果表明材料颗粒的尺寸小于100nm,形状规则,粒径均匀。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0-4.3V,放电倍率为0.2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8.3m.Ah/g。材料在4.1V、3.7V和3.65V有三个充电电压平台,在4.05V、3.65V和3.6V有三个放电电压平台,与循环伏安测试得到的三对氧化还原峰相对应。0.2C循环4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09.0 mAh/g,为首次放电比容量的91.9%。放电倍率增大到2 C时,样品的放电比容量为85.4 mAh/g,是0.2 C时放电比容量的72.2%。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这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1.纳米尺寸的材料微粒允许锂离子快速、无障碍的嵌入和脱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循环可逆性和大电流充放电能力;2.材料合成过程中过量的C均匀分散在材料晶体的内部,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从而减小充放电时的过充过放现象,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分别合成了掺杂碳的磷酸钒锂和纯的磷酸钒锂,并比较了其性能。结果表明,除了首次放电比容量略低以外,掺杂碳的磷酸钒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都要优于纯的磷酸钒锂。这是因为碳的掺入必然导致活性物质的减少,因此比容量有所下降;但掺入的碳一方面可以起到电子导电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止晶粒的长大,而细小的晶粒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分别通过微波碳热还原法和高温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3V2(PO4)3/C材料,并比较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首次放电比容量还是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微波法合成的材料都要优于高温碳热还原法。这应归功于微波法合成的材料的纳米级的材料颗粒使其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更加容易。然而微波法合成的材料首次充放电的库伦效率比高温碳热还原法合成的材料略低,作者认为原因在于纳米材料较多的比表面在脱出锂离子后结构发生变化,不再适合重新容纳锂离子。
其他文献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梳理核实办公用房权属、维护、使用等情况,规范资产配置、处置、调配等环节,确定产权归属,完善信息系统,集中统一管理,按需调剂使用,办
期刊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关系到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针对目前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不统一、不平衡,影
期刊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是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基础上发展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44%的理论转换效率而成为当前光伏器件的研究热点。光阳极作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界面结构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本文对光阳极中的量子点和TiO_2薄膜进行设计和改性,通过原位水解方法修饰TiO_2光阳极薄膜界面,研究了其对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并讨论了相应的改性机理。采用钛酸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rn无锡市机关事务
期刊
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后勤保障工作不仅高效保障了教学运转、师生生活、校园安全,还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成风化人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后勤保障部积极响应新时代立
期刊
微生物絮凝剂(MBF),又被称作第三代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有机物质。其形式可以是微生物细胞,也可以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是其代谢产物,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多糖、
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当前,许多医院通过社会招标,将餐饮、保洁、洗衣房、普通废弃物清运、医疗废弃物清运、园艺、安保等非核
期刊
喜马拉雅山素称千山之宗,以珠穆朗玛峰为代表的5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耸入云端.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之巅,首次实现人类从北坡登顶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