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试数据的空间杆系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人为的原因会产生裂纹、松动、脱落等破坏。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又没有被察觉处理时,有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及时检测到损伤所在位置及程度,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损伤识别成果,其中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利用结构振动模态参数的变化判断结构损伤。本文论述了基于模态分析理论损伤识别的各种方法及其使用范围、优劣特性。详细地研究了损伤识别的模态频率法、模态振型法、曲率模态法、应变模态法、柔度差和柔度曲率法、模态应变能法的原理。以柔度法原理为基础对一空间杆系结构的损伤识别作了详细分析。由于空间结构自由度多,振型复杂,为简化分析并利用差分法求结构柔度斜率、柔度曲率,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分析若干平面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得到结构前几阶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由模态参数计算结构的柔度,研究了结构损伤对于各个不同方向柔度的灵敏性;分析了结构各阶模态对于柔度的影响,柔度和结构的固有频率成反比,因此结构的低阶模态对柔度影响比较大,利用结构一阶模态得到柔度就能很好判断结构的损伤,当利用结构高阶模态计算柔度时往往不能准确判断结构损伤的位置;探讨了结构损伤程度对柔度曲率的影响。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对杆系结构做了试验分析,利用CRAS系统测量结构的模态参数,对测量振型作质量归一化处理,根据实测数据运用柔度曲率法对单个单元损伤的情况作分析,其在小损伤时候不是太灵敏,对于大损伤可以准确判断损伤位置。另外着重论述了基于频率改变方法的损伤识别,由有限元计算结构中每一单元在不同损伤程度时结构不同阶频率的改变量,根据计算结果建立损伤识别数据库,由实测不同阶频率的改变对比数据库中数据辨别损伤位置及相对损伤程度。柔度法、频率变化法在预测结构损伤程度上还存在不足,更达不到判断损伤对结构寿命影响的程度,因此要实际应用,还需做大量研究。
其他文献
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是指地震强烈震动后,以震动的破坏后果或地震发生为导因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表现为工程结构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城市内一些油库、大型化工厂、加
根据深圳市排水管网运行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污水截流是城市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深市深圳河流域等五个流域典型断面水质的监测和九个片区面源
纳米银颗粒(AgNPs)是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金属银单质,由于具有优异的杀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食品保存容器、清洁用品、纤维织物等的生产,但这也导致其进入土壤环境的
列车振动荷载作为一种长期的、往复的循环荷载作用,是我国以往铁路隧道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由轨道系统传递给隧道结构的振动波相应加强,特别是
在我国东南沿海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山地,建造在复杂的山体地形上的低矮建筑表面的风荷载分布情况与其他地区的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受到特殊地形对风场的负面作用,加大了结构损坏的
西安某发动机制造公司新建冷却液处理系统接纳的废水中含有: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润滑、冷却、传动等系统产生的冷却液,有机清洗废水,电火花工作液等需要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液等。  
1940年,刚建成4个月的塔科马悬索桥在8级大风的作用下发生强烈风致振动而坍塌,这一事故引起了桥梁工程师们的极大关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风的作用不仅仅是静力作用,并由此提出了桥
随着大跨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的抗风问题日益引人关注。传统的抗风方法和措施已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控制桥梁的风致振动已经必不可少。   本文提出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占全国陆地面积2/3以上,全国很多城市依山而建。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水电建设的大力发展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较多的建筑往往就是依山
本文在总结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悬吊楼层的方式对高层框架-简体结构进行消能减震控制,并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减震性能,位置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