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某化工园区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多相迁移转化机制及模拟预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意外泄漏的情况下,化工园区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会入渗进入地下环境,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具有高毒性和难降解的特点,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机污染物在挥发、吸附和溶解等作用下形成多相多组分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对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温度等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使得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更为复杂多变,给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评估和修复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展化工园区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多相迁移转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化工场地优控有机污染物污染形成机制及其多相分布特征”,按照野外调研-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实际应用的思路开展研究。选择东北某化工园区为研究区,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区的污染特征,建立典型有机污染物识别体系,明确典型有机污染物;然后开展室内挥发和吸附批次实验,分析典型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确定挥发和吸附模型参数;构建实验室尺度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多相迁移转化模型,通过室内土槽实验进行模型验证,确定模型参数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调整模型,建立研究区多相迁移转化模型,模拟研究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时空演化过程,探究研究区有机污染多相迁移转化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依据化工园区已有的多年监测数据,开展研究区有机污染物的实地监测工作,系统分析了2009–2019年研究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苯、甲苯和硝基苯浓度不断降低,苯酚和苯并[a]芘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前6年地下水中苯和硝基苯污染极为严重,后4年污染大幅度减弱,除苯并[a]芘外,其余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中心均为井G1附近;有机污染物的统计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中苯、甲苯与硝基苯三者间呈正相关,有着一致的污染来源;利用综合评分法将污染物危害性结果和相应的检出率、超标率和超标倍数等污染指标相结合,建立典型有机污染物识别体系,确定研究区典型有机污染物为苯,为后续研究明确了研究对象。(2)考虑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强挥发和易吸附的特点,本文选择研究区粉砂质壤土、壤土和砂质壤土三种代表性介质,设计开展了苯的挥发和吸附批次实验,系统分析苯的迁移转化行为特征,确定吸附和挥发模型参数。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苯在三种介质中的挥发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inear吸附模型。三种介质中苯的平均挥发速率依次为粉砂质壤土<壤土<砂质壤土,三种介质中苯的吸附能力依次为壤土>粉砂质壤土>砂质壤土,表明苯的挥发过程主要受介质粒径的影响,而吸附过程受到有机质和矿物组分共同影响。通过苯的挥发和吸附的影响因素实验,进一步明晰了不同因素条件下苯的挥发和吸附行为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三种介质中苯的平均挥发速率随温度、风速和含水率升高而增大,且三种因素中风速影响最大;同时三种介质中苯的吸附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均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粉砂质壤土和壤土中苯的吸附量随p 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砂质壤土中苯的吸附量随p H值的增加而减小,不受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相比于其他影响因素,初始浓度和有机质含量对苯吸附过程的影响较大。为突破传统吸附模型应用的局限性,计算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苯的吸附量,应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逼近不同影响因素与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模拟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吸附量,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的新的研究思路。(3)设计室内二维实验装置,开展粉砂质壤土、壤土和砂质壤土三种介质中NAPL相迁移和降雨淋滤实验,通过多相监测,分析苯在包气带中NAPL相迁移、挥发和溶解规律。苯在三种介质中均以水平迁移为主,随时间增加,NAPL相迁移面积增大而平均NAPL相饱和度降低,且NAPL相迁移速率随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升高;三种介质中气相浓度先随时间增加而迅速增大然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三种介质中气相浓度依次为砂质壤土>壤土>粉砂质壤土,说明与粒径呈正相关;在实验持续时间内,三种介质中液相浓度均表现为增长趋势,三种介质中液相浓度依次为粉砂质壤土>壤土>砂质壤土,说明液相浓度与粒径呈负相关。基于室内实验,建立实验室尺度的概念模型,确定考虑流体迁移、挥发、溶解和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土槽实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最后通过局部敏感性方法对多相迁移转化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NAPL相迁移、挥发和溶解过程的实测值与模拟值拟合效果较好,说明所建立的多相数值模型可以应用于苯的多相迁移转化过程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苯的多相分配机制,在NAPL相迁移阶段,大部分苯被包气带土壤吸附阻截,较少部分挥发,且粒径越小,挥发量越小,土壤中残余态NAPL相越多;淋滤阶段,土壤中的部分苯被溶解,随水流迁移,且粒径减小,溶解量越大,相反残余态NAPL相越少。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8)(VGM模型的经验参数)、残余饱和度和孔隙度是对NAPL迁移面积最为敏感的三个参数,8)、9)1(挥发传质速率拟合常数)和孔隙度是为气相浓度最为敏感的三个参数,干密度、吸附系数和弥散度是对液相浓度最为敏感的三个参数。结合室内土槽实验和数值模型,这一结论揭示了苯在不同介质中的多相分布机理,为后续研究区的模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4)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条件,调整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多相迁移转化模型,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求解,并利用长期监测数据进行验证。运用模型模拟研究区多层介质中苯的多相迁移转化过程,分析包气带和地下水系统中苯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多相形成机制。长期监测数据校正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研究区苯的多相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NAPL相、气相和液相在研究区均以水平向迁移为主;随时间增加,NAPL相污染面积初期增加后期略有减小,气相污染面积迅速扩散至整个剖面后保持稳定,液相的污染面积不断增加,且气相苯污染范围大于液相大于NAPL相;地下水中液相浓度均随时间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同时沿地下水流方向,随着与污染中心距离的增加,液相浓度减小;研究区NAPL相苯的质量占比最大,为95.8%,气相苯的质量占比次之,为3%,液相苯的质量占比最小,为1.19%。这一结论阐明了研究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多相形成机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修复手段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同类有机污染地区的研究提供技术手段的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平均双曲系统的一种混沌现象-弱Smale马蹄.我们从非自治的平均双曲系统出发,给出了高维Poincaré截面上弱Smale马蹄的构造定理.对于非周期的系统,Poincaré回复映射P具有无穷多个相互独立的回复时间,因此P限制在不变集上拓扑半共轭于无穷符号的全Bernoulli移位.经典Smale马蹄具有如下特征:(a)一致双曲不变集(b)存在双射满足拓扑共轭关系(c)共轭于有限多个符号的全
学位
本文讨论了腔体反散射问题中利用近场数据重构腔体边界或点源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方法,并给出了无相位近场腔体反散射问题的唯一性理论分析.我们考虑的散射问题模型均为Helmholtz方程.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我们所研究课题的科研背景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论文中涉及到的若干预备知识,包括声波散射,不适定问题正则化和Nystr(?)m方法等.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具有Di
学位
报纸
本文主要对几类具高初始能量的非线性发展方程弱解的爆破性质展开研究.通过探索新的方法给出发展方程的弱解在有限时刻爆破的新的准则.进一步,我们阐明该准则蕴含了这几类发展方程在任意高初始能量下总存在有限时刻爆破解.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不同初始能量下发展方程解的爆破性质研究现状.进一步,阐述了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克服的困难、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最后,给出一些必要的预备知识.第二章,
学位
有限取值的整数值时间序列数据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每周的下雨天数,某酒店入住的房间数等.为了刻画这类数据,本文建立了若干随机系数二项自回归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构造模型的系数结构,研究了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考虑了外部变量的影响,建立了协变量驱动的随机系数模型.第二部分,我们考虑了系数受样本观测值影响的情况,并对其建模.第三部分,我们基于copula函
学位
Cr(Ⅵ)是一种常见水体污染物,其毒性强,易于溶解和迁移,且年排放量巨大,若处理不当极易威胁破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Cr(Ⅵ)处理方法。可见光催化技术经济、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Bi2WO6基光催化剂因其晶体结构独特、光电性质优良,在Cr(Ⅵ)的去除中展示出巨大潜力。然而,单一的Bi2WO6存在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较高、光生电子还原能力较低、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较窄等
学位
岩石化学风化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化学风化速率的估算及控制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为探究不同岩性混合小流域内化学风化速率及影响因素,于2018年9月对印江河流域、石阡河流域及余庆河流域采集河水样品并分析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河水的总溶解性固体(TDS)平均值为244 mg·L-1,高于世界河流平均值(100 mg·L-1);TDS值的空间差异显示,岩性分布不同导致离子浓度的明显变化。流域中的优
期刊
随着三维采集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及图形生成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三维几何模型被构造出来.传统的曲面造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以网格、点云为代表的离散表示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数字几何处理也应运而生.三维模型的分割,是将三维模型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往往包含了一定的语义信息,符合人类视觉认知.三维模型分割在数字几何处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为三维模型的后续处理,如检索、建模、变形等提供了先验知识.
学位
TC17钛合金凭借其比强度高、焊接性能和热加工性能良好、疲劳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盘和叶片等关重构件。航空发动机关重构件长期服役于苛刻的工作环境下,极易产生磨损、扭曲、凹坑、裂纹等缺陷。对具有修复价值的部件进行再制造然后再服役是航空发动机运维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助于延长服役寿命并显著降低成本。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和电子束焊接技术凭借其各自的技术优势分别被用于修复航空发动
学位
不同于以一种(或两种)主要元素为基础,添加微量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满足所需性能的传统合金设计理念,多主元合金(Multi-principal-element alloys,MPEAs)是一种由多种主要元素以等摩尔或近等摩尔比组成的新型合金体系。自问世以来,多主元合金已经在各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如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能力,优异的抗辐照性能和耐腐蚀性以及耐磨性等,在工业上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现有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