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缺陷型碳酸氧铋光催化剂高效净化氮氧化物机理和毒副产物(NO2)调控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2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污染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之一。在各种空气污染物中,NOx(NO和NO2)是酸雨,臭氧消耗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来源,这些二次污染将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人类活动产生的大多数NOx排放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高温燃烧的条件下,NO占原始NOx排放量的80%以上。尽管可以使用某些常规技术(例如SCR、SNCR和热催化法等)来处理高浓度的NOx排放,但它们通常是在高温和/或高压条件下使用贵金属(Ru,Pd,Pt)进行的,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常规技术消除城市环境中ppb级NOx是不经济环保的。迫切需要高效的NOx去除技术来控制空气污染。
  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低浓度NOx进行高效去除,并且其具有能耗低、经济环保、高效稳定等特点。因此,光催化技术用于治理低浓度氮氧化物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光催化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铋基光催化剂以其独特的几何结构、可调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碳酸氧铋(Bi2O2CO3)是一种典型的“Aurivillius”相,[Bi2O2]2+层和[CO3]2-层以正交方式共生,形成二维结构。碳酸氧铋(Bi2O2CO3)的高度不对称内部结构有利于形成特殊的电子结构且能够有效提高光催化的效率。因此,碳酸氧铋(Bi2O2CO3)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碳酸氧铋(Bi2O2CO3)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仍然不够理想,这限制了其整体的光催化效率。所以,对其改性并增强可见光吸收和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是迫切需要的。研究表明,表面氧缺陷可以通过提升价带顶部来扩大光响应范围,从而增强光吸收。并且表面氧缺陷可以作为光生电子的捕获中心并快速将其转移到催化剂的表面与吸附物进行反应,从而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这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剂的活性。
  本研究通过在碳酸氧铋(Bi2O2CO3)中引入表面氧缺陷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并深入研究了表面氧缺陷影响光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潜在机制。通过在碳酸氧铋(Bi2O2CO3)的水分散溶液中添加硼氢化钠(NaBH4)引入表面氧缺陷(记为OV-BOC),发现添加NaBH4可以改变碳酸氧铋(Bi2O2CO3)的表面结构,并产生更多的氧缺陷作为活化反应物的反应位点。碳酸氧铋(Bi2O2CO3)中的氧缺陷可以减小禁带宽度,促进电荷转移,提高其可见光催化性能。根据自由基捕获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引入表面氧缺陷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吸附活化,从而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参与光催化反应使其NOx的去除效率提高。研究结果也发现氧缺陷能促进中间体与表面氧缺陷的电子交换,使其更容易被活性自由基破坏。这也有利于将NOx转化为目标产物,从而提高了光催化剂的选择性。
  在本研究中,发现了尽管表面氧缺陷通常可以增加光催化活性,但是表面氧缺陷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因为反应环境中某些含氧反应物可能占据氧缺陷使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减少从而导致整体光催化活性的降低。研究结果发现H2O和O2容易占据OV-BOC中的氧缺陷,从而导致其活性位点减少使光催化剂出现失活。而将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铋金属纳米颗粒(Bi)和氧缺陷同时原位引入到碳酸氧铋(Bi2O2CO3)的表面(记为Bi@OV-BOC),进行5次循环光催化净化NO实验后发现,Bi@OV-BOC比OV-BOC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表明Bi金属纳米颗粒和氧缺陷(OVs)的共同作用可以显着提高光催化去除NO的活性和稳定性。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和实验表征结果,发现了Bi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效应和氧缺陷(OVs)的光生电子捕获能力共同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转移,从而促进大量活性自由基的产生并提高了光催化活性。也发现H2O和O2主要吸附在Bi@OV-BOC的Bi金属上,这意味着Bi金属成为吸附和活化H2O和O2的中心,从而防止H2O和O2分子对氧缺陷的不利占据。通过原位红外光谱动态监测了光催化NO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Bi金属纳米颗粒和氧缺陷的共同作用也可以促进中间体和催化剂表面之间的电子交换。这有利于将NO转化为目标产物而不是毒副产物。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在碳酸氧铋光催化剂上引入表面氧缺陷的策略拓宽了其光响应的范围并且也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此外,引入了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铋金属来增强表面氧缺陷的稳定性。同时,也利用铋的等离子体效应和氧缺陷的共同作用来加强了光吸收和电子/空穴的分离使氧缺陷型的碳酸氧铋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表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光催化净化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以及毒副产物的转化途径。通过氧缺陷的引入提高了碳酸氧铋光催化净化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并抑制了反应过程中的毒副产物产生。本研究为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空气污染物净化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亲爱的女儿,当你撅着嘴告诉我关于足球社团的事儿时,我挺高兴。  我可不是幸灾乐祸。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本来兴冲冲地想要报名,却被其他人的议论泼了冷水。换了谁,都会感到沮丧。  我高兴的是,我们终于有机会聊聊性别标签这个话题了。还有就是,我很喜欢踢足球,你如果能够成为我的球友,那真是太棒了!  我们就从一本图画书讲起吧——《萨琪不想当空姐》。  萨琪和马克是好朋友。萨琪是女孩儿,马克是男孩儿。  
期刊
知识就是Money!  9月骄阳似火,丢丢面带喜色地抱着小S(iPhone 4S),哼着小曲,优哉游哉地走进办公室。原来昨晚他又帮人家成功“越狱”了一台iPad。只见丢丢将一大张纸“啪”的一下拍到了墙上:“这回我可要趁机小赚一把了!”  鱼小朵、嘟嘟、八爪鱼看到收费表后纷纷围上来。  鱼小朵:丢丢,帮我越狱吧,我把我所有的零食都给你!  丢丢眯着眼摇摇头。  嘟嘟:丢丢,越狱成功我请你吃大餐!  
期刊
你眼中的亳州是什么模样?是驰名中外的“千年药都”,还是人才辈出的“名人故里”?是老庄思想的万古流芳,还是美酒佳酿的千年口碑?地上的花戏楼演绎盛世歌舞,地下的古道深藏兵法玄机。让我们坐上飞驰的高铁,一起捕捉三朝古都的新时代容颜!  我的简历  姓名:亳州  小名:谯城、谯郡、嵇方、焦国、兖州  下辖: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著名景点:花戏楼、华祖庵、天静宫、东太清宫、尉迟寺、曹操运兵道等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产生量迅速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随之急剧增加。根据住建部相关数据,近半数污泥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排入环境中,污泥问题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瓶颈,现有的处理处置技术均存在不足之处,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污泥水热碳化技术是国内外城镇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也是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发展方向,但要成功实现水热碳化技术的工业规模化应用仍有不少技术经济问题待解决。此外,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未处理达标就被排入水
控源截污是实施面源治理的有效举措,截污干渠是其最后一道关键工程,对改善水体环境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滇池是国务院重点治理的主要由面源污染引起富营养化异常的高原淡水湖泊,为了控制滇池面源污染,政府等部门在滇池流域构建了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截污的环湖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其中全长101.5km的环湖截污干渠通过最大限度截留服务范围的面源污染负荷输送至末端水质净化厂,成为治理滇池的重要工程。
  目前,滇池污染负荷入湖总量有64%来自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其中总磷占比56%,且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因此,来自农村农业面源
近年来,由温室效应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垃圾填埋气含40-60%的CH4、20-30%的CO2、10-20%的微量元素气,其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现在垃圾填埋气已经被世界各国作为二次能源来开发,而从垃圾填埋气中分离回收CO2和CH4的过程就涉及到对CO2/CH4混合体系的分离处理。
  本文在对原硅胶吸附剂进行吸附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碱金属离子改性、有机胺改性和有机胺-碱金属离子结合改性的方法,对改性前后硅胶的表征、对CO2/CH4混
随着氰化物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环境中氰化物输入总量已远远超过自然界本身自净范围,其主要以(亚)铁氰化物形式在土壤中残留、蓄积以及迁移转化,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对土壤氰化物污染修复问题予以重视。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采用热处理技术修复氰化物污染土壤,着重对热修复过程中氰化物的反应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了探究,并对热处理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及对土壤性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另一方面,土壤中氰化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直接关系到其环境风险,考虑土壤中氰化物往往会与土壤矿物组分通过相互作用发生吸附沉淀,
伴随着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管理压力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已成为常态,在水环境敏感地域甚至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为了实现污水厂总磷TP的达标排放,对高效除磷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在污水处理工艺末端强化化学除磷和高效沉淀分离是较为常见TP提标方法。根据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无论是在药剂利用效率还是在沉淀速率方面,末端化学除磷都不是一个优化方案。根据生物除磷理论,除磷效率受进水有机物浓度、产率系数、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连锁关系”影响,尤其是在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的情况下,传统生物除磷技术很难实现
水热碳化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其产生的水热炭还能作为能源与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污泥中含有各类营养元素,其中磷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课题通过水热碳化过程处理污水厂浓缩污泥,探究了不同碳化温度下水热产物的基本性质及磷的迁移变化规律;通过Hedley顺序提取法、XRD图谱和化学平衡分析软件探究水热炭中磷的形态变化,并结合钙、铁、铝的浸出行为,深层次地理解水热碳化中污泥磷形态转化的机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讨论了不同硫酸浸出条件对水热炭中磷的浸出影响;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探索了从
近年来大型水库CO2、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备受关注。既有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从生态系统水平上探讨水库温室气体的产汇,与藻类相关的湖泊和水库温室气体产汇研究较多。在三峡水库温室气体现有的研究中,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和水库调度运行所造成的支流水华问题文献较多,对于水华暴发过程中优势藻的重要固碳方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较少。
  根据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支流通常在春夏之交和夏季爆发大规模蓝藻及绿藻水华,因此本论文选取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高阳回水区作为研究区域,对三峡水库4月,5月和6月暴发的水华进行原位监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