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示意下的三姓布艺纹样的审美艺术价值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艺针绣的纹样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形式法则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将文献归纳为几大类。  潘鲁生先生早在98年就对民俗艺术作了详细的整理,《民艺学论纲》从民艺研究的对象、方法、品类入手,对传统文化的形态、审美特征、传播方式、文化比较以及如何保护发展中国民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的刺绣,包含了很多女性情感的东西,比如母爱,当时的这种情感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慈母手中线”的方式体现了。而在依兰地区留存下来的“三姓布艺针绣”,正符合了非物质文化遗存的这种条件,是产生于民族间的、活态的文化遗产。  中国有四大名绣,各有千秋,均可堪称一绝,而依兰三姓的布艺针绣却鲜少有人关注过,每一个地域的不同的民间文化都能反射出当地的风貌,三姓的布艺针绣更是这样。  三姓萨满舞是三姓地区特有的萨满舞形式,原始形态的萨满舞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布艺针绣也从舞者身上获取灵感,进而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纹样,人们用这样的纹样来表现舞者或者生产动作、生产过程或生产对象,来自于萨满舞蹈中的纹样流传至今已转变为对传统风俗文化的传承保留的性质。  张光宇先生《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中指出民间艺术的“真”与“拙”这两个特点,“艺术的至性在真,装饰的无可再装饰便是拙”民间艺术不装腔作势,因长期的民族生活的土壤铸就的民族特性,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情趣、民族风俗习尚的特殊性等特点,划分出各地区别。民间故事更能表现这种地域性区别,南方与北方的文学作品在美学风格上能明显的感觉到它们的某种差异性。民间文学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在民间故事里常常出现一些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物与形象,似乎与现实世界并无关联的情节,或根本不能实现的事件,在劳动人民中产生着摸不着看不到的潜移默化的美学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十七、十八世纪,小提琴艺术随着教会的发展引入到山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提琴演奏艺术在解放区、国统区随着一些演出团体的成立有了一定的发展。解放以后,在省文化局的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