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植物和植物群落对增温和放牧的响应与适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科学家普遍认为高纬度和高海拔生态系统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可能会更为敏感而迅速。本研究以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生态系统控制性自由空气增温(Free-airtemperature enhancement)(FATE)与放牧试验,共4种处理(不增温不放牧(NWNG)、不增温放牧(NWG)、增温不放牧(WNG)和增温放牧(WG))每种处理4个重复、16个小区进行完全区组随机设计,从而探讨高寒草甸植物和植物群落对增温和放牧的响应与适应机理和过程。结果表明:   1、环境条件变化。通过3年(2006~2008)增温(白天+1.2℃,晚上+1.7℃)与放牧耦合试验研究,增温显著地增加了白天和晚上植被冠层温度达1.18和1.69℃,说明该增温装置完全能满足我们预先设置的增温幅度(白天和晚上分别增温1.2℃和1.7℃)。增温显著增加10cm土壤温度1~1.4℃左右;放牧也显著增加了10cm土壤温度1℃左右。2006年和2007年,增温对0-10、10-20cm土壤湿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20-30cm土壤6月中旬以前的湿度;但在干旱的2008年,增温显著地降低了10cm土壤湿度。   2、放牧处理牧草利用率。2006、2007和2008年,NWG处理年牧草累积利用率分别为32.4%、44.3%和60.8%,WG处理年牧草累积利用率分别为31.7%、49.9%和56.4%。说明绵羊放牧水平是适度放牧,达到了我们预期试验设计的要求。   3、物候期变化。短期增温使植物种群水平和不同功能型植物物候返青始期、现蕾期和结实末期均提前,而枯黄期均延迟;使群落水平植物物候开花始期、开花末期、结实始期、结实末期和返青始期均提前,枯黄末期推后。因此,尽管不同物种物候的敏感程度不同,但高寒草甸植物种群、功能型和群落水平物候对模拟增温响应的方式基本一致,增温和放牧延长了植物的生长季2-3周。放牧主要提前了植物和植物群落的返青始期,对枯黄期的影响较小;相反,增温主要延迟了枯黄期。而对返青期影响较小。   4、空间点格局的变化。短期增温促使不同植物个体和植物功能型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或向更聚集方式的空间分布,使小尺度的种间隔离来降低种间的竞争强度,从而改变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植物种群的更新。而放牧则减缓或抵消了这种趋势,使种群的空间分布由聚集分布趋向为随机分布。同一植物种群和同一植物功能型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尺度上具有尺度依赖性,在不同尺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5、空间异质性和种间关系变化。2006年和2008年不同植物功能型物候都已发生变化,而2006年植物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到2008年植物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说明植物点格局的变化滞后于物候的变化。增温增加了植物空间异质性,而放牧则削弱了这种趋势。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空间关联)与增温和放牧引起的植物空间异质性共同决定了高寒草甸植物的小尺度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空间格局的变化可能驱动了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恢复演替。   6、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在3年增温和放牧试验的较短时间内,物种丰富度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没有改变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只是相对提高了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适度放牧可以降低群落优势种排斥其他物种的能力,并没有降低植物物种多样性。而植物间负相互作用趋向减少,正相互作用趋于增加,从而增加了两个相互作用物种共存的可能性。   7、初级生产力变化。增温显著增加了牧草的生长速率,无论是否放牧增温都显著增加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但放牧减弱了这种变化趋势。增温增加了禾草在群落中的盖度和高度,但放牧减缓了这种变化趋势。夏季适度放牧提高了高寒草甸植物的再生速率,甚至在干旱年份能促使放牧植物超补偿生长,但若同时增温和放牧,在干旱年份放牧则导致低补偿性生长。总体上,只有增温不放牧处理显著增加了0-40cm植物地下生物量,主要是增加了0-10cm地下生物量,其他3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ANPP和土壤温度(0-10cm)呈显著正相关、和土壤湿度(0-10cm)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高寒地区植物生长主要由于低温的限制,而不是土壤湿度的限制;同时发现增温导致植物功能型组成的变化可能是导致ANPP变化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围绕着40Gbit/s光传输系统信号的传输性能展开的。偏振模色散(PMD)的随机性给40Gbit/s信号的传输及补偿带来了困难,本论文从偏振模色散及其统计特性入手,研
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随着一个区域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景观结构和功能亦将产生序列性的自适应变化,以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城市景观以其强大的辐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都是测定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目前,在纺织学领域人们通常使用SEM、XPS、XRD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来对研究各种纺织纤维的结构。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
本论文的主要目标:采用0.35μmCMOS工艺,分析、研究并实现符合STM-16(2.488Gb/s)级别的时钟恢复电路。由于0.35μmCMOS工艺的限制,我们采用了预处理电路加锁相环的电路结构。这
脑缺血/低氧性损伤是很多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低氧性神经功能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缺血/低氧预适应(ischemic/hypoxic precon
q未来的移动通信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频谱资源有限,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能实现在无线信道上的高频谱利用率的高速数据传输。但OFDM 应用于宽带蜂窝移动
砷化镓(GaAs)材料是用途最广泛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一,因其电子迁移率高,光电转换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和微电子器件领域。关于GaAs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性
有限元法对复杂目标和非均匀介质有很强的描述能力,是目前主流的电磁学数值方法之一。本文重点研究采用不同的剖分单元生成有限元方法的网格,并且计算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论
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山蚂蝗族(Desmodieae)山蚂蝗亚族(Desmodiinae),全世界约350种,中国有27种5变种。山蚂蝗属种间存在性状发展演进不平衡、变异
电能表校表装置是校验电能表精确度的一种设备,是电力部门、电能表生产厂家、标准计量部门等的必需品,因此,电能表校表装置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公平性有着重要作用[1]。随着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的实施,为了提高电能表检验效率,电能表校验装置不断往智能化、集中式、多工位化方向发展。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电能表校表装置存在校表时间长、效率低、系统稳定性不足等问题,甚至偶尔会出现死机现象[2]。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