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致裂增渗煤岩体理论与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浅层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殆尽,煤炭资源的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的地应力和瓦斯压力逐渐增加,瓦斯灾害也愈发严重。如何有效地提高煤岩体渗透性,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至今仍是难题。本论文以流体致裂增渗煤岩体机理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等手段,系统性地研究了流体对煤岩体的致裂增渗理论与应用,基于弹性力学、断裂力学和应力波传播,分析了流体致裂煤岩的机理;基于煤矿现场工作面地应力分布规律,考虑地应力及采动加卸载对煤层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含水率对原煤力学特性与渗流规律的影响,并进行了煤矿井下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现场试验,分析了该类致裂方法的有效影响半径和时效特性;经过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提高了含瓦斯煤层的透气性,利用概念模型讨论了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的机理;进行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现场试验,对不同地质条件区域的流体压力、注入速率和压裂后的围岩巷道变形情况和煤层瓦斯抽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质因素和煤岩物理力学性质对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规律。论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①准静态和动载荷高压流体致裂煤岩的起裂机理差异较大,准静态高压流体致裂主要通过流体产生的高压改变钻孔壁的应力状态,导致煤岩体拉伸或剪切破裂;而动载荷高压流体致裂主要通过超高压流体冲击煤岩,导致煤岩体压缩破裂和应力波传播引起的拉伸破裂。通过钻孔壁的应力状态分析发现,准静态高压流体致裂煤岩中,由于煤岩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三轴抗压强度,所以在起裂过程中,产生剪切破裂的应力状态要求较为苛刻,煤岩更倾向于发生拉伸破裂。
  ②无论是准静态还是动载荷条件下,在煤岩起裂后,裂缝的扩展用断裂力学进行分析,裂缝的扩展受裂尖的应力状态控制,当裂尖只受拉应力影响时,裂缝以I型裂缝的形式扩展,当裂尖既受剪应力又受拉应力的影响时,裂缝以II型裂缝或I-II复合型裂缝的形式扩展;人工裂缝和天然裂隙的互相作用主要受天然裂缝的渗透性和其应力状态控制,天然裂隙需要有足够的渗透性,为流体侵入、改变其原始应力状态创造条件,流体压力对天然裂隙应力状态的改变必须达到其扩展所需要的条件,否则人工裂缝将会直接穿过天然裂隙。
  ③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原煤摩尔应力圆圆心左移,其极限强度、峰值应变均逐渐降低。煤层破坏时峰值强度、峰值轴向应变均与含水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峰后循环加卸载围压次数的增加,加卸载围压后原煤径向应变减小量和增加量均逐渐降低。峰后加卸载围压过程中,原煤渗透率随着围压的加载逐渐降低,随着围压的卸载逐渐增大,原煤渗透率随轴向应变的增大呈波浪形增加,且每次加卸载围压后渗透率比前一次加卸载围压后渗透率增大。峰后加卸载围压过程中,原煤渗透率与有效应力服从指数函数分布;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降低,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降低呈指数函数增大。
  ④在煤矿现场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过程中,设计了观测孔及压裂孔的不同孔间距。通过比较瓦斯纯流量的变化,确定了该矿致裂有效影响半径为8m。致裂两周后观察孔瓦斯纯流量无明显下降,与致裂前数据相比,煤层瓦斯纯流量增加了0.82-1.90(平均1.17)倍。低渗透煤层普遍存在煤层瓦斯纯流量急剧下降的现象,瓦斯纯流量相对较高可以保证瓦斯抽采的实际效果;增透半径与增透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呈线性负相关的关系,该关系式能够对煤层后续致裂孔与抽采孔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⑤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的概念模型,用以阐明致裂后复杂裂缝的形成和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后对瓦斯的驱替作用。这两种作用都有利于增强瓦斯抽采,并缩短煤层高瓦斯抽采时间。当煤层厚度和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整压裂孔内压裂管的数量、压裂方向和钻孔布置,进一步优化瓦斯抽采效率。
  ⑥地质条件对水力压裂煤层的增透效果有明显影响,当地应力较大时,水力压裂煤层的增透效果较差。水力压裂后钻孔周围形成了煤层甲烷富集圈。高地应力区域水力压裂的效果较差可能是由于压裂后流体压力的卸除,使压裂产生的裂缝闭合所致。
其他文献
【摘 要】阐述设备故障的规律及特点,提出了避免设备故障的方法。  【关键词】设备故障;产生原因;预防维修     状态维修模式要求对设备进行相关参数测量,及时反映设备故障产生前实际状态。测量参数可以在足够的提前期间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维修措施。这种预防维修方式的维修作业没有固定间隔期,维修技术人员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再确定设备维修计划。这样,对设备故障规律的认识和故障诊断技术的掌握、应
期刊
目前,研究型设计已经成为可持续建筑实践的基本特征,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建筑性能进行定量优化。作为直接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对建筑内部空间影响的中间媒介,建筑围护结构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关注重点之一,它几乎对建筑性能的各个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但是传统的优化研究往往忽视了不同建筑性能之间的矛盾、建筑性能与设计艺术性之间的协调,而且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优化方法单一、效率低等不足。
  考虑到以上几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建筑性能优化流程,旨在为可持续建筑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该流程包含了4个
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3.7%,这意味着我国有7.3亿人口生活在城镇中,享受城镇文明带来的果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走了一条快速粗放式的道路,城镇化在追求快速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城镇发展的长远利益,一些城镇化“怪象”层出不穷,如城镇盲目扩张造成的“鬼城”,城镇建设失去特色造成“千城一面”,北方经常出现的“雾霾”天等等,这些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通过十八大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深化城镇化转型发展做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在这一地区采取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技术措施,集中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本文通过对在干旱条件下造林时所要注意的树种选择、整地、苗木准备、栽植技术等问题的研究,希望对提高林业生态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干旱;造林;新技术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
期刊
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乡央一村与央五村的交界处,东西大街北胡同内有一坐北面南的院落。院落东西长约22米,南北宽约18米,占地面积约387平方米。院内有砖墙、草顶、硬山的北屋6间。这里就是名扬齐鲁的中共清河地委旧址。就是在这里,从1939年9月至1940年10月这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里,中共清河地委在杨国夫、景晓村、马保三、李人风等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的领导下,指挥清河区广大军民同日寇进行了血与火的战斗,
期刊
【摘 要】检测果汁中棒曲霉素。方法:采用NY/T1650-2008和NY/T 2008-2007对果汁中的棒曲霉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对20批次的果汁按上述方法进行了测定,均未检出。   【关键词】果汁;棒曲霉素;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棒曲霉素属于真菌毒素,又称展青霉素。是由几种真菌如展青素(Pcnicillium patulum)或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等产生
期刊
煤矿井下密集钻孔尤其穿层钻孔是煤层气开采和瓦斯灾害治理最常用的增透措施之一,但穿层钻孔经过岩石段长、煤层段短,导致有效增透范围小、钻孔利用率低。本文基于水射流柔性传递能量特性,提出利用水射流破岩钻进成孔、提供自身前进推进力的一种自进式水力喷射拐弯钻孔增加煤层透气性方法,充分延伸煤孔段长度,发挥单个穿层钻孔的利用率,增加煤层瓦斯流动通道,降低增透成本。实现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不改变现有穿层钻孔尺寸的条件下,开发与之匹配的自进式水射流钻头,其性能决定拐弯钻孔的钻进效率和孔壁稳定性。自旋转射流钻头通过射流旋转移动冲
膨润土是一种环境行为优异的天然吸附材料,尤其是无毒,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其应用的热点课题之一。论文以新疆夏子街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其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水质环境的沉降分级,其次系统研究膨润土(MY)及其分级产物对两类染料(碱性染料和直接染料各两种)的吸附性能,最后探索了原矿制备的膜材料处理染料废水。通过XRD、XRF、FT-IR等表征手段对提纯产物和吸附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以下认识:
  1)夏子街膨润土含SiO264.88%、Al2O315.84%、Fe2O33
盐岩水溶开采后形成的溶腔被广泛用作能源储存硐室或作为废弃物处置空间,这对盐腔的长期稳定性和密闭性提出了考验。因而,开展盐岩在地应力作用下的细观结构变化和宏观变形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盐岩作为一种沉积岩,具有岩石非连续、非均质和非线性的特征,同时它也是由氯化钠晶体构成的多晶,具有晶体的属性。对于盐岩多晶,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表现为渐进性破坏,而在蠕变过程中则会出现加速蠕变的灾变式破坏;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尽管在宏观上看似光滑连续,但微观层面的塑性变形却起伏不定,这些起伏能够被声发射所捕捉。本文引入雪崩动力学研究方
我国70%以上的煤矿是高瓦斯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煤层透气性低,此类条件煤矿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不断向深部迈进,煤层透气性越来越低,如何大幅度增强煤层透气性是实现煤矿井下瓦斯高效抽采和保障煤炭安全生产的关键。目前,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在现场施工中也出现裂缝无序扩展,造成抽采空白带,且对煤层顶底板破坏严重,均为后续煤炭开采埋下隐患。
  针对上述难题,作者基于研究团队对水射流割缝破煤岩理论及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