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蕴含大量的油气资源,总量占我国总资源量的近50%,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油气规模的两大盆地。前人对叠合盆地的研究大都关注于盆地的演化进程、构造发育史或者局部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但由于复杂叠合盆地具有独特的复杂构造变动调整特征,使得人们对其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难以很好把握,使得后期在“源控论”、“梁控论”和“断控论”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打开勘探局面,缺乏新的地质思想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 本次研究立足于西部复杂叠合盆地多期构造变动的独特特征,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出发,总结了复杂叠合盆地多期构造变动的基本特征,在结合了两大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探井的埋藏史恢复的基础上,按照复杂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的发生时间先后、强度的变化和对地层影响的程度,将地质构造变动组合划分为5大类,即持续埋藏型、先弱后强型、中期强烈型、先强后弱型以及剧烈反复型,并且对两大叠合盆地的构造变动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基于大量实例的资料统计发现,综合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得到复杂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表现为多期成藏具有普遍性、晚期成藏最具有效性的结论。通过对两大叠合盆地的典型油气区带的成藏分析,归纳出叠合盆地多期成藏的基本模式,阐明了了晚期成藏效应的有效性。 通过理论分析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晚期成藏效应的动力学机制划分为4大类,即超压滞后了油气的生成作用、地质门限滞后了油气的聚集、持续埋藏裂解原油形成了新气藏和古油气藏的“破古立新”作用。 按照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按照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晚期成藏的理论思想,以构造平衡带为衡量晚期成藏的标尺,定性的对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四层的晚期成藏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得到了包括寒武系的英买力-轮南地区、奥陶系的塔中低凸起、轮南凸起和英买力低凸起、志留系的英买力低凸起和满加尔坳陷东南部地区、石炭系的英买力低凸起、塔中低凸起和轮南低凸起在内的9个晚期成藏有利的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