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毫米波RoF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开头会介绍一下毫米波通信与RoF系统的特点,并对当今常用的4种毫米波RoF技术作简单的分析。在第一章的最后会给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贡献及结构安排。接下来,本文会在介绍光学倍频法的基础上对两种基于光学倍频法的毫米波RoF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创新性的提出一种结构更为简化,性能更加稳定的RoF系统方案。该方案有效地节省了系统成本,解决了原有系统中最不稳定的偏振态控制问题,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更好地推向实用化。 为了体现毫米波通信的高速率、宽带宽的优势,高速毫米波RoF系统应当对光波进行直接调制,并且采用调制效率较高的方式,如QPSK。因此,在论文的第三章中首先会对三种可以实现光QPSK调制的光调制器的性能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接着将重点研究如何实现直接光QPSK调制的毫米波RoF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完成整个系统的双向传输,第四章将对高速毫米波RoF系统的上行链路进行研究,解决如何在直接光QPSK调制RoF传输系统中获得下变频所需的纯净本振。在光直接调制的RoF系统中由于基带信号会调制到系统频谱的每一根谱线上,因此就无法获得纯净的本振谱线。在研究过程中,基于对大量结构组合方案的分析和筛选,最终提出抑制高次谐波的中频插入法解决了基站中获得相干本振的问题,实现了系统的双向传输,并给出详细的理论推导。 光纤色散是影响毫米波RoF系统通信质量的主重要因素,在论文的第五章中将对这种影响作详尽的分析,并且着重讨论光纤色散对高速光QPSK调制的毫米波RoF系统的影响。 最后,搭建实验系统,对双向传输的高速毫米波RoF系统进行验证。并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通信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层出不穷的无线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异构的网络环境。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应该是一个能够将现有的和未来将要出现的各
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是一种通过对连续波进行频率调制来获得距离与速度信息的雷达体制。LFMCW雷达具有无距离盲区、高距离分辨率、低发射功率、结构简单等优点。根据LF
由于WCDMA通信技术具有覆盖更广阔、通信效果更好、频率复用率更高,发射功率低、高保密性和抗干扰性强等特点使得WCDMA标准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中最有前途的标准之一。近年来W
由于短波通信的固有特点,它一直是无线通信、特别是军事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短波通信的发展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数据传输对信道畸变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无线网络已经能够提供视频通信业务。但是无线信道由于多径效应
相干信源的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雷达、声纳、通信、地震勘探、射电天文等领域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首先
近年来,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它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评估基础上的一种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跳频技术,大大增加了常规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位置信息已经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成熟的GPS定位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外环境,而对于复杂的室内环境,GPS定位技术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因此室内定位技术
图像融合是将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关于该场景更加准确描述的信息处理过程。融合后的图像更适合人类感知和机器处理。近年来,图像融合在军事、遥感、医学等领域有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监测系统由孤立的分布式现场总线监测系统向着开放的嵌入式网络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本文中所实现的基于ARM的电力电缆沟道监测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网络监测系统。它是一个集嵌入式系统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络技术三者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其中,作为上位机的ARM嵌入式系统介于由CAN现场总线构成的智能数据采集节点网络与WEB通讯网络之间,是二者之间信息交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