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酸甲酯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和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和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研究 茉莉酸甲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它的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与脱落酸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在植物的抗逆反应中都与信号物质关系密切,都引发特定的基因表达和特殊蛋白的积累。脱落酸作为逆境反应激素已经得到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其在提高植物抗盐性的生理作用一再得到证实。而茉莉酸甲酯的抗性生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机械伤害、抗病虫害方面,抗盐性的研究相对不够广泛和深入。有关茉莉酸甲酯对提高植物抗盐性是否有作用的研究极少。茉莉酸甲酯对水稻抗盐性影响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从基础生理生化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萌发期和苗期两个阶段茉莉酸甲酯对处于盐胁迫下的水稻的作用。通过深入细致地、比较全面地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盐胁迫下李和粘和IR26两个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茉莉酸甲酯在盐胁迫逆境反应中的分子信号传导链的地位与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研究茉莉酸甲酯作为多种逆境反应调节物质的分子机理以及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提供前期认识和线索。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水平的盐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的影响、相同水平的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的影响,通过比较胁迫强度、激素浓度和持续时间对试验材料表型和生理性状的影响来揭示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发芽、生长的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实验研究了在下述条件下:1.不同水平的盐胁迫,2.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3.相同水平的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纯水吸胀作用与非纯水吸胀作用对不同品种的发芽的影响。测定性状包括发芽势、发芽率、发芽速率、发芽盐害率、芽长(苗长)、根长、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根部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论经纯水吸胀处理与否,两个水稻品种的发芽率都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递减,300mM盐下的发芽率都为零,非纯水吸胀处理下同等浓度的盐下两个品种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纯水吸胀处理的种子比不吸胀处理的种子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特性随品种不同而异。耐盐品种李和粘吸胀比不吸胀提高了发芽势(150mM盐下吸胀比不吸胀的相对发芽势由0提高到37%)、发芽率(150mM盐下相应提高30%)和发芽指数(150mM盐下相应提高2.6倍),降低相对盐害率(150mM盐下吸胀比不吸胀降低60%)的作用;盐敏感品种IR26则表现降低发芽势(150mM盐下相应降低60%)、发芽率(150mM盐下相应降低85%)和发芽指数(150mM盐下相应降低33%),提高相对盐害率(150mM盐下提高110%)的作用。非纯水吸胀处理下茉莉酸甲酯推迟水稻种子露白的时间,茉莉酸甲酯随浓度增加发芽势递减,但减幅不显著。茉莉酸甲酯对最终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2mg/L)均引起IR26和李和粘发芽势的降低,其幅度IR26大于李和粘。茉莉酸甲酯处理略微降低发芽指数。纯水吸胀处理下,茉莉酸甲酯提高发芽特性指标。茉莉酸甲酯对李和粘在100mM盐下发芽特性没有显著影响,但茉莉酸甲酯提高经水吸胀的IR26在100mM盐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5×10-4mg/L茉莉酸甲酯下分别比阳性对照提高13%、62%、41%)。动态发芽率曲线表明,较低浓度的盐(50.100mM)只是延缓发芽但并不降低最终发芽率,较高浓度的盐(150-300mM)延缓发芽并降低试验时间内的最终发芽率;茉莉酸甲酯在前期延缓发芽,在后期较低的浓度有提高发芽率的作用;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处理茉莉酸甲酯能提高吸胀后的盐敏感品种IR26在100mM盐下的发芽率,其中5×10-4mg/L茉莉酸甲酯浓度的促进作用最大。适当低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一般是5×10-4mg/L,有时是5×10-5mg/L或5×10-6mg/L)可以显著提高芽期的芽长、根长、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提高苗期的苗长、根长、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地上部相对含水量、叶片脯氨酸含量、根部质膜透稳定性、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地下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地下部木质素含量、地上部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茉莉酸甲酯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但这种作用在供试品种间呈现差异;茉莉酸甲酯对李和粘在盐胁迫下耐盐性指标值的提高大于IR26。 针对雨生红球藻扩大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培养基成分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2)藻细胞平均生长速率低,3)高速分裂生长状态时间较短,4)容易遭受其它藻类或原生动物污染,3)新鲜培养物中绿色游动细胞短时间后即贴壁、沉降或转化为不动细胞等,本文还通过应用多种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氧化还原剂、盐胁迫以及采用双通道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和生化分析,进行了培养基改良、藻种纯化、培养及其虾青素形成等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去除硅酸盐成分的HGZ培养基一样适合于雨生红球藻的营养生长,最短代时值由18.50小时缩短为15.14小时;细胞不动化的培养物的上清液用滤纸过滤、高压灭菌处理或用除菌滤膜过滤后重新接种的试验表明,存在着非营养因素引起游动细胞转化为不动细胞;机械刺激或通气处理或被高度稀释能够触发不动细胞转化为游动细胞;细菌污染促进游动细胞不动化,是影响雨生红球藻扩大化培养的一个因素;原生动物的污染可以通过干燥和热处理除去;氧化还原剂高锰酸钾、锌粉和维生素C对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铁屑有一定促进生长的作用;盐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在实验范围内,藻的生长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0.75%的盐浓度是对该藻生长造成较小影响的上限,1.25%的盐浓度造成处理第8天时的生物量仅为对照的18.6%,处理第10天时藻体变为灰白色,细胞消融死亡;随着盐浓度的升高,SOD、CAT酶活性与MDA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除SOD酶活性在盐浓度为0.75%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均在盐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各盐浓度处理的SOD酶活性、CAT酶活性与MDA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1.25%盐浓度下的SOD酶活性除外。在雨生红球藻的盐浓度耐受范围(小于1%)以内,虾青素的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1%时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为72.2%。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虾青素形成和积累过程藻细胞的变化表明,虾青素最先形成于叶绿体外靠近细胞质中心,最后充满整个细胞;叶绿体在虾青素形成过程中在细胞中的层次构造变得不规则,叶绿素在细胞中的分布也变得不均匀。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石燃料短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双重压力下,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部
感应电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直接转矩控制、恒压频比控制、矢量控制,各种控制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缺点,而矢量控制相较于其它方法优点更为明显,因此,近些年来在交流调速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高性能的矢量控制系统都是转速闭环的,而实现转速闭环系统的前提是对于转速的准确辨识,传统的转速辨识方法是在电机的轴承上安装速度传感器等元件,而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成本、破坏了电机固有特性,并且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测速精度
随着用电设备的技术革新,电压暂降问题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是进行电压暂降治理最为有效的补偿设备,在发生电压暂降时可保证敏感负荷电压的持续稳定,避免用电用户因电压暂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以DVR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压暂降检测算法与补偿策略的研究。第一,对比分析常用的三种主电路拓扑,选择了控制更加灵活的由三单相全桥构成的变流器作为本课题研究的DVR主电路;第二,针对系统频
地表采矿活动是最强烈的人类干扰之一,采矿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也对人类的健康生存造成威胁。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
将并网变流器装置模拟为同步发电机运行,接入电网的变流器遵循目前已有的基于同步发电机的大电网运行规范,解决变流器装置接入电网时稳定性机理问题,此项技术称为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本文以三相四桥臂拓扑为研究对象,运用虚拟同步发电机理论设计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主要内容如下:以传统同步发电机模型为参照,分析了将逆变器控制为同步发电机的可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是电力系统运行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无功优化的基本内容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利用无功控制手段,如控制发电机及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出力、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档位等,来提高电压合格率,减少电网损耗,提高供电效益,同时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阐述了无功优化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手段,针对油田电网的运行特点和无功补偿需求,指出无功优化应采取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九区图法进行
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下,太阳能因具有可再生和清洁无污染的优点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被各国用来缓解环境污染的主要举措,而且与其它清洁能源相比太阳能的发展速度最快。随着太阳利用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形式已从传统的光-热利用发展到现在的光-电利用,光伏发电必将成为未来最主要利用形式并得到迅猛发展。而逆变器是实现光生电能向电网电能转换的重要器件。因此,作为电能转换的关键设备,提高其工作稳
  本文首次对植物甾醇类激素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报道。  本文对拟南芥细胞膜定位的甾醇类激素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作为一个负调控因子抑制了细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以全球千年生态评估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利用已有专题空间信息和遥感数据,结合补充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研究,对西部地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内外很多轨道交通线路都应用了综合监控系统,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实现轨道交通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