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汉化”与“胡化”都是北魏历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不论是政治史的演进,还是制度、礼仪的变革,或者社会、文化的转型,都以孝文帝改革为最关键的节点。毋庸置疑,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隋唐时期继续延续。但另一方面,作为出身于北方游牧部族的政权,北魏早期的政治、社会形态与华夏传统王朝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政治与社会的演进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不同文化的接触中,在不同地域人群与族群群体的交流、融合中,“汉化”并不能概括北魏政治文化演进的全部内容。本文通过宴会与集会的视角,对北魏政治文化进行观察,揭示政治文化演进的更多路径,展现更细致的变迁过程。论文围绕巡幸与都城两个主题展开,总共分为四章。前两章探讨巡幸中的集会和宴会。第一章《讲武:草原传统与华夏礼仪之间》探讨北魏时期讲武礼仪的变迁。七月七日讲武的习俗确立于昭成帝时期。北魏建国以后,道武帝恢复这一传统,并为北魏前期诸帝所继承。文成帝时期,讲武仪式开始发生变化,并最终在献文、孝文时期发展出了新的形式。通过分析可以明确,北魏七月七日讲武习俗实与鲜卑秋祭有关,七月讲武向九月阅武的转变代表了部落习俗进入国家礼仪的过程,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治文化发展的独特进程。第二章《巡幸与宴会》关注文成帝和平二年南巡中,在信都举行的宴会。本章以文成帝信都南巡碑为主要材料,结合史籍的相关记载,重新检讨和平二年巡幸活动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还原巡幸中的宴会空间,探讨巡幸活动具有的政治意义。本章还对与巡幸活动相关的景观进行了讨论,以了解北魏前期政治文化的特点。北魏前期,由巡幸向都城的转移是政治文化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文成帝以后,远距离、长时间的巡幸活动迅速减少,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更多地在都城和都城周边展开。第三章《宴会与歌、诗》将考察的视野转向都城,关注北魏时期宫廷与都城宴会中的音乐和文学活动。本章探讨了北魏前期宴会音乐所具有的特殊的政治功能,并通过分析宴会诗赋活动的兴起,对文学性的交往关系和群体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北魏后期城市文化生活与空间的扩展进行讨论。第四章《禳灾之集:旱灾、祈雨与听讼、录囚》则探讨灾害、仪式与都城的关系。北魏晚期旱灾的频繁发生对北魏政治统治与社会稳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仪式变迁的角度来看,为了应对旱灾的发生,作为禳灾仪式的听讼、录囚经历了从宫城内向宫城外,最终以都城为舞台而展开的变迁过程。这一方面反映了北魏后期都城中政治空间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北魏政治文化发展中适应社会与统治需要的一面。国家仪式在都城中的展开代表了北朝时期政治文化中的展示性和公众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对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巡幸和都城宴会、集会中,呈现了北魏政治文化发展的仪式化、集中化和公众化的特点,反映了北魏“汉化”或“封建化”进程中更加丰富的侧面,这也是宴会与集会研究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