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役性能劣化的简支梁桥横向地震损伤模式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跨径简支梁桥因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经济适用等优点,成为我国公路桥梁的主力。汶川震害调查表明,这类桥梁在地震中主要表现为上部梁体位移过大,并伴随着板式橡胶支座滑移、限位挡块破坏等震害,而下部结构的破坏比率很低。这种以主梁位移和支座滑动为主导的地震损伤模式与我国现行规范中的延性设计思想(以墩柱塑性铰的滞回耗能抵抗地震作用)明显相悖,导致抗震设计的失效。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桥梁在服役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劣化,导致桥梁各构件的刚度、强度等力学性能发生改变,由此进一步引起桥梁地震响应和损伤模式的改变。然而,目前世界各国的桥梁抗震规范均未考虑劣化的影响,这是可能导致抗震设计失效的重要方面。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典型多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考虑一般大气环境下桥梁劣化的影响,分别从构件和体系层面出发,探讨了服役年限、挡块强度和桥型参数对桥梁横向地震损伤模式的影响,从而推动中小跨径简支梁桥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以汶川地震中典型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一般大气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材料劣化的时变规律。针对不同服役年限、挡块强度和桥型参数分别建立了各分析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桥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钢筋锈蚀率增大,其直径和强度也不断减小,而箍筋锈蚀则进一步导致核心混凝土极限强度和应变降低;桥梁的自振周期和基本振型的质量参与系数随服役年限的增长均有所增大。
  (2)结合能力需求比(C/D)和增量动力分析(IDA)原理,提出了基于桥梁构件地震响应需求层面的抗震分析和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桥梁构件和体系的损伤指标,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进一步从构件层面上升至体系层面,探讨了不同分析参数对桥梁地震损伤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桥型参数如何变化,服役劣化对支座和挡块的损伤状态影响很小,但会明显加剧墩柱的损伤程度,甚至由此改变桥梁的损伤模式;在考虑服役劣化的影响下,提高挡块强度或改变桥型参数都可能改变桥梁的损伤模式,从而增加其震后修复难度。
  (3)基于弹塑性静力分析(即推倒分析,Pushover)原理,提出了采用模态力加载方式的桥梁横向推倒分析流程,并根据推倒曲线的特征,定义了桥梁体系的损伤临界状态和损伤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体系抗震能力层面的地震损伤分析方法,并结合构件的推倒曲线,进一步将从体系层面的分析方法延伸至构件层面,探讨了不同分析参数对桥梁地震损伤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服役年限、挡块强度和桥型参数均是影响桥梁损伤模式的重要参数,挡块强度较大时,服役劣化会加剧墩柱的延性损伤,从而改变桥梁的损伤模式;桥型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桥梁的损伤模式发生改变,且不同桥型受服役劣化的影响程度不一。
  (4)总体来说,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中小跨径简支梁桥的横向地震损伤逐渐向下部结构发展,在某些桥例中甚至会发生“上部结构位移损伤”向“下部结构延性损伤”的转变;而随着挡块强度的提高,中小跨径简支梁桥上部结构的“横向位移损伤”得到抑制,但若挡块强度过大,则可能引发下部结构的“延性损伤”,从而导致桥梁横向地震损伤模式的改变,尤其是在考虑服役劣化以后,挡块强度对桥梁地震损伤模式的影响更加明显。由此可见,对中小跨径简支梁桥横向抗震策略的研究和改进必须以桥梁全寿命周期为准,并且严格设计和发挥挡块的抗震作用。
其他文献
桥梁作为公路或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交通干线畅通的咽喉。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桥梁结构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损伤,因此,对桥梁进行周期性损伤诊断,是保证桥梁承载安全和正常服役的必要手段。目前,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结构损伤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建立精确的有限元模型是保证分析结果正确的前提。工程实践表明,基于在役结构的真实损伤状态来修正其理论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其中,基于环境激励
学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高效采集物体对象表观信息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文物保护、矿业工程等领域,目前正被逐步应用于桥梁工程。尽管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硬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点云自动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点云数据的分割、特征提取、偏差检测和逆向创建BIM模型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后处理中的几个关建问题。本文以桥梁结构点云自动化分割为出发点,在对比分析几种点云分
学位
我国山川广阔,隧道数量巨多,近些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山岭公路隧道向着“深、长、大”的方向发展,隧道建设往往有着工程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但目前我国山岭隧道的修建主要选择钻爆法,在二次衬砌浇筑、养护等方面存在施工效率低、工期长、质量差等问题,而隧道装配式衬砌具有工作实效性强、衬砌结构质量高、拼装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钻爆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装配
学位
当前,预应力锚固技术以其支护效果显著、施工快捷方便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尤其在地下洞室、高边坡加固、隧道工程中应用锚固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手段,预应力锚固技术在设计、施工、锚固机理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后期监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在实际工程中,岩土体是复杂多样的,岩土体内部的节理面具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特点,使得岩体的连续性得到破坏,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及稳定性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节
装配式钢-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具有优势的装配式组合结构。这种装配式组合结构采用U型钢作为钢构件,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和WL双螺套套筒进行各预制单元的连接,具有承载力高、抗火性能好、延性好、施工方便、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在装配式钢-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中,由于拆分点在两剪力键之间,且下肋梁承受较大拉力,所以拼装节点属于结构的薄弱环节。因此
高低塔斜拉桥造型新颖、形式美观,在跨越既有铁路和公路时,可以采用平转法施工,使得在相同跨度下可以获得合理、经济的桥跨布局,成为我国平原地区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本文以保定市高低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针对采用支架法和平转法结合施工的大吨位、长悬臂、不对称的斜拉桥结构体系,进行施工过程索力优化研究;并重点分析了支架上张拉斜拉索过程的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及索力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为:  (1)总结了
寒区岩体工程随着国家发展以西部为中心逐渐增多,寒区冻融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渐渐突出。本文围绕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以及岩质边坡破坏机制开展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寒区岩质边坡在时间效应下的破坏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通过对预制岩样进行冻融循环、单轴压缩以及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岩石破坏规律和强度劣化规律,分析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发育较多如砂泥岩互层等软硬相间的岩层,为探究互层特征和开挖工艺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以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北锚碇基坑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尺寸为82m×92m×33m的砂泥互层基坑进行开挖模拟。探究了层厚比、层厚、岩层倾角等互层特征以及开挖步距、分段长度、开挖顺序等开挖工艺对砂泥岩互层深大基坑变形的影响,并为实际工程中砂泥岩互层基坑的设计以及开挖工艺提供参考。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
在夏季期间,重庆地区岩层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依托重庆长寿长江二桥项目,针对西南地区较为发育的砂岩、泥岩岩层,研究高温高湿作用对砂泥岩的劣化影响。首先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分析砂泥岩宏观、微观与力学特性,得出高温高湿作用下砂泥岩的劣化机理,然后根据力学试验构建并验证了高温高湿作用下砂泥岩力学损伤本构方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高温高湿作用下砂泥岩岩层表层的劣化影响深度及其基坑锚碇侧位移的影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不同曲率半径、支座布置、跨径布置下曲线梁桥的梁格模型,并进行参数分析得出不同影响因素对曲线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针对独柱墩曲线梁桥抗倾覆稳定性做了以下研究工作:  (1)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曲线梁微段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分析曲线梁桥“弯扭耦合”的受力特性,阐述稳定性相关理论。  (2)通过MidasCivil建立实桥有限元梁格模型,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