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12在细胞增殖、存活以及分化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属于一类已知的最大且广泛存在的七次跨膜受体家族,并参与转导一系列细胞外信号,如光子、气味分子、肽类、生物胺、蛋白酶、信息素、荷尔蒙、核苷酸、以及脂类等等,通过G蛋白激活下游效应器以产生细胞内如环腺苷酸(cyclic AMP,cAMP)、肌醇-1,4,5-三磷酸(inositol1,4,5-trisphosphate, IP3)或钙离子等第二信使,从而引起各种生物学或生理学的功能变化。有些GPCR的天然配体还没有被发现,这类GPCR被称为为孤儿受体(orphan GPCR, oGPCR)。GPR12,GPR3以及GPR6同属于一种具备构建性活性(constitutive activity)的oGPCR家族,即在无配体存在情况下其表达可直接激活下游效应器从而引起各种生理学变化。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 SPC)已被证实可高亲和力激活GPR12引发多种生理学功能变化,如细胞增殖,神经轴突延伸,细胞成簇,或维持减数分裂阻滞等等。然而GPR12的具体功能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与机制尚未明了。我们的研究发现,在非神经细胞系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293,HEK293)中异源表达GPR12可以引起细胞的增殖与促进存活,而在神经细胞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12,PC12)中过表达GPR12则会促进细胞胞体增大、突触生长与延伸,从而导致细胞往神经元方向的定向分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luorescenc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Q-PCR), RNA干扰技术(RNAinterference, RNAi),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以及细胞内cAMP浓度检测等多种研究手段从形态学、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对GPR12在细胞增殖、存活与分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重组人GPR12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性表达的鉴定我们运用PCR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成功克隆与构建了人GPR12表达载体,并通过细胞转染技术,使非神经性细胞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Ovary, CHO)异源性高表达GPR12。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ting以及细胞内cAMP水平浓度测定等多种检测手段对人GPR12表达载体进行表达与功能的鉴定。结果显示,稳定转染了人GPR12表达载体的CHO单克隆细胞可在mRNA与蛋白水平上高表达GPR12,并将直接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的增高。已有文献报道,鞘氨醇磷酸酯(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可通过与GPR12家族成员的相互作用激活下游Gs蛋白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的增加。较之S1p,SPC可以更高亲和力的激活GPR12。通过对细胞内cAMP检测发现,10μM SPC相较于同样浓度的S1p,可以显著性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重组人GPR12表达载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性表达。2.GPR12可能参与促进HEK293细胞的增殖与存活首先异源性过表达人GPR12表达载体以验证其在HEK293中功能性表达。通过MTT比色法以及Alamar Blue测定法分别从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value, O.D value)与相对荧光量(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 RFU)检测GPR12对细胞活性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表达GPR12可提高HEK293细胞的活性并促进细胞增殖。Ki67是一种检测处于增殖状态细胞的常用分子标记。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表达Ki67的细胞比例以一种时间依赖的方式递增;其中,高表达GPR12的细胞组中表达Ki67细胞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进一步验证了GPR12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对细胞施加某种特殊压力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对稳定表达GPR12与空载体(Vector)的HEK293细胞分别进行血清剥夺,并通过MTT和Alamar Blue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我们发现高表达GPR12可以提高细胞压力耐受,从而促进细胞的压力存活。为了进一步验证GPR12在调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我们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结合FITC-Annexin Ⅴ/碘化并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可被FITC-Annexin Ⅴ染色,而处于凋亡晚期的细胞则易被PI染色。研究发现,血清剥夺可诱导细胞出现明显凋亡;但过表达GPR12细胞组的细胞存活比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生凋亡的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高表达GPR12可促进细胞的存活,提示了GPR12可能是调控细胞凋亡中的关键因子。3.过表达GPR12介导下游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初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增殖、有丝分裂、迁移、凋亡、存活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理反应。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lative kinase, erk)信号通路是最早发现的经典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促进细胞增殖与存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 Bcl-2)被认为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Bcl-2可以直接参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Erk1/2也可以增强Bcl-2的磷酸化或者促进其表达水平的提高。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是Bcl-2家族成员之一,通过形成Bax/Bax二聚体来促进细胞凋亡。一旦Bcl-2与之竞争性结合,可以有效的抑制Bax/Bax二聚体的产生,缓解细胞的凋亡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存活的目的。通过Western Blotting从增殖时间与表达浓度上分别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发现,过表达GPR12可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Erk1/2的瞬时磷酸化水平,从而激活erk信号级联反应。这个结果提示了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GPR12所介导的细胞增殖与存活。与此同时,通过质粒过表达与RNA干扰技术,从正反两个方向对GRP12与促进存活的关键靶点Bcl-2之间的表达变化关系。结果表明,GPR12的过表达可促使Bcl-2与Bax的表达同时呈现出相反方向的梯度变化;当GPR12的表达被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时,Bcl-2与Bax的表达也相应发生调整。这更进一步解释了GPR12可能参与促进细胞的压力存活。此外,GPR12也可以直接影响总Erk1/2(tErk1/2)的表达水平。GPR12浓度梯度的递增表达可以提高tErk1/2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下调GPR12的表达,tErk1/2的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tErk1/2的表达水平变化往往与某些生理或心理疾病相关,这意味着GPR12可能是研究治疗此类病症的潜在靶点之一。4.GPR12过表达可促进PC12细胞神经元方向的分化早期研究表明,GPR12在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中的过表达,可以引起Neruo2a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引起神经突发生。而通过加入GPR12的高亲和力配体SPC,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PC12细胞的类神经元分化,这意味着过表达GPR12有可能会促使PC12细胞往神经元方向分化。通过将人GPR12表达载体在PC12细胞中的过表达,我们发现PC12细胞出现明显的轴突生长与延长;同时稳定过表达GPR12的细胞胞体直径表现出显著性增加。TuJ1和MAP-2都是神经元分子标记,前者是早期神经元分子标记,后者则是成熟神经元分子标记。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PC12细胞的核周体可呈现TuJ1与MAP-2双阳性。稳定表达GPR12的细胞组,无论细胞球团还是单细胞,较之对照组在胞体与神经突起上都表现出TuJ1与MAP-2的较强表达,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过表达GPR12可诱导PC12细胞定向分化为类神经元细胞。5.GPR12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初探已有报道表明,GPR12家族成员具备促使神经元轴突延伸的作用,其中在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中过表达GPR12可引起的轴突延伸最为明显;SPC的已知受体有三种,包括OGR1、GPR4与GPR12。在E15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仅存在GPR12的表达。通过SPC处理后,神经元的突触接触密集度增加,并显著性增强突触素蛋白(Synaptiphysin, SYP)的表达。我们通过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ting,以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对过表达GPR12的PC12细胞进行检测,发现PC12细胞中存在GPR12的内源性表达;且GPR12的过表达在mRNA与蛋白水平上都能显著性提高SYP的表达。GPR12与SYP在分化的PC12细胞的核周体与轴突上也存在明显的共表达,这说明GPR12很可能在轴突形成与神经元可塑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Bcl-2及其家族成员Bcl-xL,不仅仅参与调控细胞的凋亡与存活,在促进突触延伸、维持神经元存活与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海马神经元中过表达Bcl-xL可以上调SYP的表达并促进神经元突触的形成。在本实验中通过免疫印记技术,我们发现过表达GPR12可以激活Erk信号通路,同时可以显著性提高Bcl-2与Bcl-xL的表达水平,这意味着GPR12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调控Bcl-2、Bcl-xL与SYP的表达,进而达到促进PC12往神经元方向定向分化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培育耐盐植物是促进盐碱地开发、土壤改良和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盐胁迫造成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植物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渗透调节和重建细胞离子均衡两种策略。在离子平衡方面,植物主要通过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将过多的Na区隔化到液泡来消除Na-的毒害,这样既可使胞质酶免受离子毒害,又能提高细胞整体渗透压来促进细胞
本文考虑了向量场的L3/2估计.证明了在有界区域,对于在边界上切向分量为0的向量场是可以被散度的W-1/3,3/2范数,旋度的L1范数以及依赖于区域拓扑的量来控制的.通过类似地证明,我们也得到了向量场的Lp估计,其中1<p<∞.应用Lp估计,在负指数Sobolev空间里证明了全局div-curl引理.作为向量场估计的应用,本文还研究了一个带有旋度算子的偏微分方程组.这个方程组来源于超导的数学理论.
本文利用边界层函数法、多元缝接法、隐函数定理以及其他方法,构造了四类时滞奇摄动问题解的渐近表达式,得到原问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探讨了内部层出现的区域及原因,证明了形式渐近解的对原问题精确解的一致有效性.并给出其在系统控制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半导体理论等领域的应用模型.对已有的一些结论做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叙述了奇摄动问题的发展过程,引入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一些概念与定理.着重介
本文证明了仿射Weyl群E8的α-值为6的一个双边胞腔的左胞腔的左连通性,并得到了E8的α-值为5、6的双边胞腔的独异对合元图。仿射Weyl群(A2n+1,S)(相应的,(A2n,S))在某个群同构η,其中η(S)=S,下的固定点集合能被看作是仿射Weyl群(Cn,s)。那么加权的Coxeter群(Cn,e)的左和双边胞腔,这里e是仿射Weyl群A2n+1(相应的,A2n)的长度函数,就能通过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交换C*-代数到Ⅱ1型因子上的几乎可乘完全正线性映射及同态的些性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证明了Ⅱ1型因子上的唯一性定理.若X是紧度量空间,A是Ⅱ1型因子,对于任意的有限集F(?)C(X)和任意的ε>0,在C(X)中存在范数为1的正交正元{hi}i=1n和有限集L(?)K(C(X)).对于任意的u>0,存在C(X)中的有限集G和δ>0,如果Φ1.Φ2:C(X)→A是两个(G.δ)-可乘单位
本文旨在研究发生在具有多尺度的高维吉洪诺夫系统以及奇异奇摄动系统的空间对照结构.近年来,奇异摄动问题中的空间对照结构成为非常活跃又重要的研究领域.当我们处理奇异摄动问题时常常遇到空间对照结构,例如,对汽车碰撞模型里碰撞瞬间汽车的形变规律的分析,神经网络模型里神经元的传递规律以及在超导体表面所产生的边界层现象的解释等等.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的奇异摄动问题中的多层现象,层套层现象以及非指数式衰减的边界
破骨细胞是一种体形大的多核细胞,能够吸收骨质材料。破骨细胞遇到基底材料时,会出现一种点状、富含细胞骨架蛋白的结构——podosomes,并且podosomes会动态组装成簇、环或带状的高级结构。本文研究从细胞群体到单个podosome的动力学及其功能。本文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首先进行了在细胞尺度上的时间动态测量与分析,并对各分化时期时细胞内的actin进行了量化分析。细胞尺度的时间动态测量实验
在生物系统中,扩散是营养和因子运输的一个基本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芯片上的实验室”出现以来,微流控芯片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可用于实现基于扩散现象的应用研究。扩散现象和以扩散为基础的试验分析是这个论文工作的主题,主要对微流通道内外的扩散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微流通道内的扩散研究以简单方形通道和几何形状呈周期变化的通道为研究的对象,其有效扩散系数受到通道宽度大小的影响。由此我们利用扩散现象在微流通道中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1)在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受到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在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准确的复制一次。DNA复制的起始阶段是复制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该过程受复制前复合物(pre-replication complex, pre-RC)的严格控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some maintenance, MCM)复合物是pre-RC的重要组分,该复合物是由同一家族结构相类似的6个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高场磁体及脉冲程序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已经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及医学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及分子动力学方面,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手段。在获得原子水平的物质结构方面,其精密度及准确度等方面,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和与X-ray单晶衍射方法相媲美,其应用广泛性和简便性方面更有X-ray单晶衍射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JAR